日前,在“向人民汇报”直播活动现场,南京市财政局负责人承诺:2014年,市政府组成部门的预算要公开。2015年,公开市本级的三公经费。不仅公开全市三公经费总数字,而且各部门要公开本部门的数字。
三公经费,是指政府部门公务出国(出境)费用、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今年9月初,江苏省政府常务会议原则通过《当前全省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安排》,决定向社会公开财政预决算和三公经费。时间表也很清楚:2015年前,全省所有市、县实现政府预决算、部门预决算、三公经费全部公开。9月底,省级单位也已公布了2013年三公经费。
无论是市财政局承诺晒三公经费,还是省政府晒三公经费的决定,一个亮点就是有明确时间表。这些年,在改进作风中有种常见现象是,谈及目标和举措,往往一二三四,前景美好。但谈到完成时间,往往多是“逐步”、“有望”等。“逐步”也常沦为不知是多少步,“有望”则成了“望眼欲穿”。改进作风有时间表,才能堵死各种托词借口,确保到时间能兑现。不过就晒三公经费而言,不仅要有时间表,还要有彻底性。即当公开必须公开,当具体必须具体。比如香港特别行政区年度财政预算案,行政部门开支细到了添置一张坐椅。
公务消费不规范,行政成本居高不下,一直为百姓所诟病。攻克这个顽症,最需要推进预算公开,创造条件让人民监督更有效。早在2010年,财政部就已向各地财政机关下发通知,要求各地依法、及时、主动公开财政预算信息。不少地方也已在网上公开晒政府部门预算,包括三公经费,但在操作中还“遮遮掩掩”,不够彻底,尤其是三公经费在预算总额及各分项中所占比例及明细账很难看出来。公开没有彻底性,监督就难有成效。
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晒三公经费已告别自由选择状态,步入强制时代。换句话说,你“想不想、愿不愿”都得依法公开,以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促进阳光政府、廉洁政府、法治政府、责任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在预算公开及晒三公经费问题上议而不决也好,遮遮掩掩也好,台面上的理由无非是“涉密”。公开信息当然要严格遵守保密法规,但不能以此为借口拒绝监督。为此对不予公开范围也要有刚性界定,不能全由政府部门单方说了算。同时,督查和问责也不能软。
政治清明乃是百姓所望。事实也已证明,透明度决定清明度,政务越透明,政治越清明。把“政府账本”变为“公民账本”,势在必行。只有公民对政府账本上每一个铜板的支出都了如指掌,才能有效监督政府的一举一动。一个信息公开程度越高的社会,人民满意度越高;一个权力阳光运行度越高的社会,人民群众监督越有效,“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也越有保障。(刘根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