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的范海涛严肃认真
第二章:舍与得
“只要舍了,肯定会有得,只是分大得和小得。有一部分舍,表面上看没有直接回报到企业,没有小得,但回报到社会了,这是大得;关心群众,群众才会支持,没有这种大环境就没有企业的小环境,没有这种大得,企业就没有小得。这个账要算好。”——范海涛
为何要拿自家的钱给别人盖新房?
10月15日,辉县雨过天晴,湛蓝天空下的南李庄,一排排红墙蓝顶的别墅,在绿树香果的掩映下,显得格外静谧、温馨。这是范海涛为全体351户南李庄村民免费盖的别墅。
中午开饭前,范海涛想到南李庄幸福院看看老人,“我每次去看到老人们高高兴兴,回来就会开心好几天。”
对这个幸福老人院,海涛“门清儿”:老人年龄大,两个人一个房间,可以相互照应下;老人身子软,餐厅配的都是高凳子,老人坐上去吃饭不费劲;桌子是四方桌,老人平时可以一起打打牌解闷儿。
村里规定,年满70岁老人,都可以来幸福院居住,但需要子女每月交几百元钱。“这些钱不是村里承担不起,这些钱是让子女记得尽孝。”海涛解释。
南李庄与海涛的家庭连接了半个世纪: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范海涛的父亲是“老支书”,90年代母亲又接任两年。
2008年下半年,刚当上“领头羊”,海涛厂里正忙着建项目,村里有村主任照看着,就没怎么管。直到2009年初,村民主动找上门:“范书记,别的可以往后放一放,咱村的吃水问题不能放,很多老人还靠蹬三轮去外面拉水……”
这时,范海涛才明白,身份变了:“过去是老百姓,那不关我的事,可现在是南李庄的‘家长’,事事得放在心上。”
很快,海涛出资,打了一眼井,村里通上自来水。
“不能占着位置不干事”,海涛空闲时,开始绕着村子转悠“找活儿”:一下雨,看到村里都是泥泞土路,出资修了水泥路……
海涛还找到一件很大的活儿。
当时,村里六七成的房子还是土墙瓦房,很多都盖着塑料布,海涛看着自己住的复式别墅十分扎眼,“心里不安,可不得劲”。
2009年春节,海涛萌发了“建新村”的想法,考虑到大部分村民都拿不出钱,他决定不让村民拿一分钱。
很多村民心里还不清楚,那个时间正是范海涛电厂筹资最困难的时候。
2010年4月初,在村民大会上,范海涛承诺:“半年以后,大家都可以住上两层叠加别墅,大伙过年能回咱村过年。”散会后,村民还领到每户1800元租房周转费。
不到一周,原来破旧的房子就被拆完。同年12月18日,耗资1.6亿元,全体村民搬入了每户一套270-290平米复式住宅楼:屋顶挂着吊灯,地面铺着瓷砖,天然气、暖气双气入户……
村民住房问题解决了,海涛又考虑起长远发展问题,靠近马路建起门面房对外出租,每年收入归村集体。
在旧村改造节约出的土地上,范海涛出资盖了建材城,收益仍归村集体,还能安排500多个村民就业。
南李庄新村建成后,范海涛感觉比建成一个企业投产后更有成就感,“我看到村民搬进新居后,几乎家家户户对联都是歌颂生活、感恩社会,我觉得自己实实在在做了一点事。”
一次,村里90岁的老太太见到海涛,说:“孩儿,你可注意身体啊,村上还指望你咧!”
“90岁的老人啊,她会虚伪?说实话,听了这发自内心的话,咱可满足!”海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