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俄每年向中国增供1000万吨原油

2013-10-23 11:43:00 来源: 北京青年报 
字号  

    昨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同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与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共同主持中俄总理第十八次定期会晤。会晤后,两国总理签署《中俄总理第十八次定期会晤联合公报》,并见证了20项双边合作文件的签署。

    在昨日与中国网友互动时,梅德韦杰夫说,中俄双方签署了一些文件,俄罗斯国家石油公司每年要(向中国)增供1000万吨原油,十年总体是一亿吨,总金额将达到850亿美元。

    习近平

    双方继续加强全面战略协作

    习近平表示,中俄是名副其实的好邻居和战略协作伙伴。

    习近平表示,今年以来,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保持更加积极的发展势头,两国领导人多次会晤和见面,就新形势下中俄关系发展方向和重大合作项目达成高度一致。中俄要始终坚持睦邻友好、守望相助的理念,深刻认识和把握中俄关系对两国和整个世界的独特战略价值,持之以恒地相互支持,加强治国理政经验交流,实现共同发展振兴,造福两国人民。

    习近平指出,中俄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开展了密切和富有成效的合作,维护了共同利益,主持了公道和正义。双方要继续加强全面战略协作,维护好联合国及其安理会权威,捍卫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以及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共同促进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李克强

    中俄应当相互扩大开放合作

    李克强说,当前形势下,中俄应当相互扩大开放合作,加强在国际和区域合作机制中的协调配合,共同应对复杂的外部经济环境,促进两国各自经济更好发展。

    两国总理就全面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达成重要共识:

    第一,扩大经贸合作和相互开放,提升贸易质量。推动双方企业进一步加强投资合作,扩大使用本币,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

    第二,在航空、航天、核能、高科技和创新领域更多开展联合研发、联合研制和联合生产合作,共同提升两国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加强农业以及高铁等基础设施领域合作。

    第三,巩固和发展中俄能源全面战略合作。推进实施增供原油、修建天然气管道、上游油气田开发、下游炼厂建设等一批大项目,推动取得更多成果。

    第四,密切人文交流,重点办好青年友好交流活动,加强教育、旅游、媒体、卫生、体育、地方等领域合作,增进相互了解与友谊。

    第五,在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二十国集团等多边框架下加强协调配合,维护世界和平稳定,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

    综合新华社、新华网报道

    互动

    梅德韦杰夫:国家领导人申报财产很正常

    在社交网络上十分活跃的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在两天的访华行程中专门抽出时间和中国网友互动。昨天下午的在线访谈中,梅德韦杰夫从俄中关系讲到个人爱好、在谈到反腐时,他说中国措施非常强硬,俄罗斯会研究中国的经验。

    讲合作

    中俄联合建天津炼油厂

    在做客新华网时,梅德韦杰夫称俄中两国关系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俄中双边贸易额可以达到1500亿、2000亿美元。

    能源是中俄合作重点领域。梅德韦杰夫透露,俄国家石油公司今后每年要向中国增供1000万吨原油,十年就是一亿吨,总金额将达到850亿美元。俄中联合建立天津炼油厂,用最先进的技术每年加工1600万吨原油。

    梅德韦杰夫还现场进行“招商引资”。他欢迎中国企业去俄罗斯远东等地区进行投资,承诺“不会让这些外国投资者感到委屈”。

    谈反腐

    公务员无权在外国拥有资产

    近年来俄罗斯掀起了“反腐风暴”,规定公务员要申报财产和开支。梅德韦杰夫称,俄罗斯还通过了禁止公务员在海外拥有资产。

    “一个公务员从现在开始就没有权利在外国拥有资产,包括一些股份,而且他要关闭在外国银行的账户,因为这些官员要制定国家经济政策,所以一定要跟自己的经济一起分担风险。”

    梅德韦杰夫说,在反腐方面中国采取的一些措施是非常强硬的,他认为这种措施会带来一定的效果,“我们会非常详细研究中国反腐工作的经验。”

    谈到个人财产申报时,梅德韦杰夫说无论是当总统还是当总理时,他近几年来都在申报,包括收入、财产和家属的财产。“我觉得这个做法很正常,全世界都这么做,没有什么特别的。”

    谈爱好

    喜欢老子信条 曾在中国高铁上拍照

    梅德韦杰夫说自己喜欢老子的信条和其他一些圣人的,不光是中国的,还有其他国家的。他认为老子的话很深刻,还引用了老子格言“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在媒体的报道中,梅德韦杰夫爱好广泛。他是摇滚乐队“深紫”的忠实“粉丝”,还是练过举重和划艇的体育健将。不过昨天他说自己已经不再举重和划船了,但争取每天游泳和骑自行车。

    梅德韦杰夫说自己喜欢拍照片,但因为工作关系无法经常拍照,必须在车上或者飞机上的时候来拍照,他透露曾在中国乘坐高铁时摄过影。

    访谈的最后,梅德韦杰夫挑选出他最喜欢的提问:来自1089号网友“丝竹”的关于老子的问题。他向这位江苏网友赠送了礼物:亲笔签名的摄影作品集,里面收录了他在世界各地包括中国高铁上拍的照片。文/本报记者 刘一

    揭秘

    现场即兴问答 没有准备书面材料

    新华网主持人赵艳昨天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梅德韦杰夫总理进行在线访谈时是全程脱稿的,没有携带任何书面材料。”

    据介绍,当天的访谈是用同声传译的方式进行的。梅德韦杰夫和她面前各有一台电脑,分别是俄语版和中文版的网友问题。梅德韦杰夫亲自挑选了一部分网友的问题,现场即兴回答。“可以看得出来他十分熟悉这种交流方式,表现得十分自如。”赵艳说。

    在俄罗斯领导人中,梅德韦杰夫是第一个利用网络直接面对中国网民的人。在2007年,当时担任第一副总理的梅德韦杰夫在俄罗斯接受了人民网和俄新网举办的在线访谈。当时他提到,自己每天都使用网络,认为网络是一种非常先进和非常有效的信息交流方式。

    梅德韦杰夫被称为“网络达人”。他很早就用博客发表对政治问题的看法,2010年去美国访问时,特意去了社交网站“推特”总部。目前他的“推特”粉丝数量超过200万。他曾经表示,不懂如何使用电脑和互联网的国家公职人员应该被解职。

    在赵艳印象里,梅德韦杰夫亲切随和,诙谐幽默。“他一来就用中文向我问好。在访谈过程中,他经常会露出可爱的表情,使得访谈的气氛很轻松。” 赵艳说,除了送给网友一本相册,梅德韦杰夫还分别送给新华社和她本人一本相册作为礼物。文/本报记者 刘一

    解读

    三国总理同日来访 加速周边外交

    昨日,应李克强总理的邀请,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印度总理辛格和蒙古国总理阿勒坦呼亚格开始分别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曲星分析,应该说这里面既有巧合也有必然,它反映出来的是中国睦邻友好外交的新局面。说它是巧合,是因为领导人的行程怎么安排,各自有很忙的日程,有具体的时间口。

    曲星说,去年是政府的换届年,很多领导人都希望这个时候到北京访问。在繁忙的日程中不断地调整,最后找到这么一个时间口。所以一定程度存在偶然因素。但中国的国力、影响力在不断提升,各国都感觉到要跟中国建立友好的联系、加强扩大合作,创造互利共赢的机遇。所以这些国家到中国来访问,日程挤到一块儿又有其必然性。

    对于中国高层领导频繁出访周边国家,曲星认为,中国外交传统里认为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的舞台。在新一代领导集体就任之后,四个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推进。

    本报记者 罗丹阳 据央视整理

[作者:种卿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