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接手孟电集团才5年的范海涛不用这么较真,有两台5万千瓦的机组才刚刚运行两年而已。如那8台机组运行到现在,依然可以为孟庄镇及周围地区的百姓和企业供电,不会遭遇政策之虞。但此前的一则新闻联播让范海涛坐不住,时值国家“上大压小、节能减排、高效环保”政策出台,回报社会的责任感,注重民生环境的家国情怀,让范海涛萌生了壮士断腕的想法。
据说雄鹰40岁时,喙又长又弯无法捕猎,羽毛也过于厚重不利飞行。等死容易,求生艰难。它首先要将喙在悬崖上敲掉,等新喙长出再咬掉爪子,而后用新爪子拔掉浑身羽毛,等到羽翼丰满已是150天过去,一只雄鹰就这样重生。
冯海涛就是这样一只鹰,而且在危机到来之前就选择接受痛苦,社会责任是他自我施压的原因。
“有一种力量叫责任。一个人无论做什么都要有担当。”范海涛明白企业要从战略高度看待生态环境,处理好财富创造与百姓福祉间的关系。创办企业是为了让百姓有电可用,让来厂工作的职工过上更好的生活,而从企业大局和社会责任来说,碧水蓝天下的生存环境才是当地百姓真正幸福的来源。他的想法得到了父亲——全国劳模范清荣的支持。范海涛正是从父亲手中接过了孟电的帅印,一并接过的还有奋斗不息的孟电精神。
爆破现场,时任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局长的赵小平激动地说道:“河南在上大压小、节能减排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这次全国爆破拆除小火电,孟电集团觉悟最高,损失最大,配合最好。”
这不是范海涛第一次放炮。
十几年前,依靠着当地矿山资源,2000平方公里的辉县市有着一百多家水泥厂。“吃饭盖着碗,出门捂着脸,一年吃掉一块预制板。”这个顺口溜勾勒出当年辉县陷入低谷的环境质量。
2001年初,范海涛炸掉了能耗高、污染重、生产效率低的三条立窑水泥生产线,这一炸是4000万的投资和600万的年产值,也打响了辉县市乃至新乡市关停小水泥厂的第一炮。在其带动下,2年里该市爆破拆除了65家水泥企业的114条立窑生产线,关闭搬迁了170多家碎石厂。从此,辉县不再是“灰县”;如今,你更是可见众多自行车爱好者在山间穿梭。
为了可持续发展,他趟出一条循环经济的路
在孟电集团略显拥挤的荣誉陈列室里,有日产千吨熟料干法水泥生产线荣获的“河南省冶金建材行业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也有范海涛本人荣获的“低挥发份煤燃烧技术及系统装备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中的应用研究一等奖”。
在范海涛看来,科技创新不单是为了提升企业的生产力:“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供更多的优质产品和服务也是一种社会责任,也是一种担当。”
为什么范海涛将科技创新看得这么重?
每吨干法水泥煤耗仅有103千克,产生二氧化硫1000千克,二氧化碳363千克,有害气体和粉尘排放也符合国家标准……原来他看中的还是环境效益。
听说中科院研制出煤净化燃烧一炉两用的新工艺,范海涛立即带人取得联系,成为国内第一家与该院做此试验的伙伴。在原煤中掺入一种AMC添加剂,可使炉渣直接成为水泥熟料,该工艺的成功,有效地处理了煤灰的占地问题以及运输过程中造成的二次污染问题。范海涛又将原有水膜除尘器改为静电除尘器,减少了硫的排放和酸雨危害。
在小火电机组爆破拆除后不久,国家发改委核准孟电集团投资26亿元兴建两台30万千瓦热电机组项目。“对于30万千瓦机组的建设,管理部门只要求上脱硫装置。”范海涛说,但他决定同步加大两个多亿的投入安装脱硝装置,这样一来年可节约原煤42万吨,减排二氧化硫1.5万吨。由于该项目的建成,孟电还对全市实现了集中供热。当地一举关停了165台小锅炉,进一步推动了当地环境的改善。范海涛告诉记者,“和小火电机组相比,30万千瓦项目每度电的煤耗从700克降到330克,厂用电从10%下降到5%,员工从原来的千余人减少至300来人,真正实现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