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南郊曹古寺村的一些村民被政府安置在这里住。
衣柜、服装、婚纱照,村民的储物间被挤得满满的。
核心提示
对于农民工们来说,集装箱房是家,而对于郑州市南郊曹古寺村的村民们来说,集装箱房只是个过渡,刚摘掉房东帽子后的失落,即将入住新楼房的喜悦,都会在集装箱房内有所呈现。他们是一群住在集装箱房里的千万富豪。
而集装箱房厂老板郑明杰的一天,则更能折射出当前郑州周边集装箱房的火热程度。
住集装箱的千万富豪
“这还是个家吗?咋过!”
拆迁安置房是个集装箱,村民有点烦
“咣当当——”又一列高铁呼啸而过,地面震动,李爱玲停下手,把洗了一半的青菜扔到一边,“这还是个家吗?咋过!”她恨恨地起身掀开竹帘进屋,任由自来水哗啦啦地流。
4个月前,李爱玲的家没能阻挡住城市扩张的步伐,“四层楼,2000多平方,刚贷款30多万建成的,住了不到一年,拆了,政府补偿了50多万,还要按每户90平方的面积再分给楼房”,李爱玲对这个结果还算满意,但对于政府安置的这种集装箱式过渡房却“不太感冒”,“高铁昼夜响,睡不了个囫囵觉,最可怜的是孩子”。
李爱玲有两个儿子,大的9岁,上小学三年级,小的6岁,上一年级。刚搬来时,小家伙很新奇,在一排30多间集装箱房内乱跑,这里住的都是他们村的人。以前有院子,孩子们一下学就被家长逼着在家写作业,现在可好,没院子了,想去哪儿去哪儿,除了高铁轰鸣,地面扬尘也铺天盖地,而以前在家养的鸡、狗因为没有圈舍到处跑,“孩子们晚上睡不好觉,白天回家又没有学习的地方,得赶紧想办法呀。”李爱玲说。
与李爱玲一样从6月份就搬到集装箱房内的,还有曹古寺村的另外几十户村民,他们都是因为没有建好过渡房而被政府统一安置到这里住的,“一天6元钱,政府掏,我们不管,但就是太少了,一口人才一间,我们家四口人,一间做厨房,一间放杂物,一间盛粮食,一家人只有挤在一间屋内睡了……”李爱玲的公公说。
昨天上午9点,《大河报》送过来了,因为集装箱房上没有编号,送报纸的发行员只得挨门喊,“大河报,大河报来了”,有6家集装箱房的门先后打开,主人接过报纸,开始坐在门前的阳光下读报。
路虎、霸道停一溜儿
见记者来拍照,村民不屑地说
“资产上千万的有的是”
卖胡辣汤的常国有些窝心,这位来自开封杞县的中年汉子,已经在曹古寺中街卖了8年的早餐,伴随着村民们房屋的拆迁,他也随之将小店移至集装箱房,但生意却一落千丈,“以前村子里外地人多,每天能卖100多碗胡辣汤,现在50碗也卖不了,你看,这都快中午了,还有半锅呢”,常国的3个孩子都在曹古寺小学上学,常国自己租了间集装箱房一家五口挤着住,“出门不就是图挣个钱,养活孩子们上个学……他们都说集装箱房住着不中,我看不赖”。
中午时分,伴随着孩子们放学后的打闹声,集装箱房内开始热闹起来,一排溜小汽车错落有致地停在路边,有路虎,也有霸道,“你别看现在住的都是集装箱房,可里面住的人不一般,有的光赔偿款都好几百万,还有好多是做建筑生意的,资产上千万的有的是。”看记者不停在拍照,一名村民不屑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