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国聚焦

调查称中国商贸流通业发展粗放 成经济前行瓶颈

2013-10-10 08:21:00 来源: 半月谈 
字号  

  永辉们“成长的烦恼”

  我国一批商贸企业历经10多年快速发展,已达到中等规模,2012年我国连锁百强排名中,苏宁、百联、国美列前三位,销售规模均超过1000亿元,领先于沃尔玛中国公司、家乐福中国公司等洋品牌。

  福建永辉超市更是走出了一条立足中国市场特色的创新超越之路,成为近年来我国发展最快的一家大型连锁超市。不过,记者调查发现,永辉等本土商贸流通企业的发展正面临低成本扩张、粗放式发展模式难以为继的瓶颈,“成长的烦恼”不断。

  本土商贸企业快速崛起

  10多年前贸易流通领域向外资“打开闸门”之时,流通业会不会被洋品牌“一统天下”让人心生忧虑。如今,记者调查发现,年销售额超过100亿元的国内商贸企业已超过50家,一批商贸龙头企业不仅在区域市场“站稳了脚跟”,而且走上了全国性竞争的新平台。北京物美商业集团总裁张斌预计,到2020年左右,除了电子商务企业,我国可能孕育出销售规模万亿级、可与国际巨头“比肩”的民族品牌零售企业。

  以“生鲜特色”立足的福建永辉超市,从2000年开办第一家店至今,生鲜农产品占比保持在50%左右。如今,永辉超市生鲜食品能做到2000多种,主食200多种,基于“农超对接”的菜价比农贸市场还要低。永辉超市去年销售额、门店总数分别增长37%、22%,增速远远超过国内同行和外资品牌。

  记者走进永辉超市福州金祥店,看到蔬菜、水果、肉禽、海鲜等生鲜农产品整齐地摆放着,超市总共2层,生鲜农产品及加工占了近一层。家住福州金山的陈华以前都到附近的金山农贸市场买菜,自从永辉超市金祥店开了后,她就再也没去过农贸市场。“永辉超市早上6点多就开业,晚上10点关门,购物非常方便,价格还便宜,而且卫生条件好、品种多。”

  永辉超市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翁海辉说:“我们有一支强大的采购队伍,过去是直接到田里跟农民对接,现在是找农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公司、家庭农场等,省去批发商环节,把中间环节部分让利给农民,超市也赚一部分,这也是永辉超市有价格竞争力的原因。通过长期与农民打交道,永辉超市生鲜毛利在17%左右,其他超市一般也就10%,而且永辉农产品价格比农贸市场还便宜4%~25%。”

  “高成本低利润”瓶颈依旧

  尽管国内商贸企业成长壮大让人欣喜,但“重规模轻效益”的倾向和流通网络低效、盈利水平低下等问题,仍是内资商贸企业转型发展的瓶颈。专家指出,近几年商贸企业房租成本高、人力成本高、利润率低的“两高一低”态势加重,盈利水平低下。国外大型零售企业纯利润率在3%以上,而我国零售企业纯利润率平均只有1.06%。

  2011年我国零售百强企业中,外资企业平均纯利润3.75%,内资企业只有1.2%。

  “房屋租金成本上升已成为超市经营最大的负担,租金涨幅与零售额增长完全不成比例。”翁海辉说。天虹商场战略与运营部总监郑蔓说,由于拿地太困难,目前商场用楼还是以租为主,到期后租金可能翻番都不止,房地产商一看到商场挣钱就会提高租金,最后都加到零售成本中。

  “国家希望连锁超市能快速发展、做大做强,但很多政策反而限制了发展,比如没有办法统一纳税。”翁海辉说,在广东、北京、浙江开超市都要成立独立法人公司,这也还可以理解,但有时在同一个省的不同地级市都要设立,这就有点让人难以接受。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研究所所长任兴洲等专家认为,统一纳税问题不能解决的根子,除了政绩考核,还有地方利益问题,即让企业在本地纳税,增加地方财政收入。这就需要有关部门认真研究税收分成的办法,打破地方利益藩篱,为本土商贸企业做大做强提供条件。

  做大做强向哪里突破

  记者调查发现,进入买方市场10多年来,国内商贸零售企业普遍削减乃至放弃自主采购商品,转为提供场地,吸引制造商、供应商进店销售,依靠收取租金或利润分成实现“通道盈利”。目前全国商品全部自营的零售企业比例不到10%,这一模式推动了企业低成本快速扩张,同时造成核心竞争力丧失。

  一些企业感慨,与国外大型厂商近40%的自营率相比,“我们现在自营率还是偏低,商场成了‘二房东’。”对此,中国社科院流通业研究专家宋则表示,零售商不仅要做好服务商,更要做好自己的主营业务,逐步形成“自营为主、联营为辅”的新格局,这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

  一些商贸企业负责人表示,近两年国家已出台工商业水电同价、连锁企业汇总纳税,以及土地、金融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希望管理部门尽快推动这些政策“落地”,降低零售企业负担,推动其重塑核心竞争优势。

[作者:王永吉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