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国聚焦

调查称中国商贸流通业发展粗放 成经济前行瓶颈

2013-10-10 08:21:00 来源: 半月谈 
字号  

  编者按 商贸流通是经济的“血脉”。然而,作为连接生产与消费的“道路”,我国商贸流通行业的相对落后已成为经济前行的瓶颈之一。半月谈记者近期深入全国10多个省份,着重选取与百姓生活密切的农贸市场、大型超市以及未来想象空间巨大的电子商务领域,透视目前我国商贸流通领域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从调研来看,我国商贸流通业的现状是发展方式粗放、物流成本畸高,相关政策规划引导欠缺,企业税负相对较高。具体表现为,农产品批发市场公益性不足、商超连锁企业难以统一纳税等问题。

  然而,我国传统商贸流通体系的不健全,却为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契机。在新一轮流通革命浪潮下,我国涌现出阿里巴巴、京东等一批颇具竞争力的电商企业。不过,由于机遇稍纵即逝,因而当前亟待从发展新兴产业、提高社会福祉的战略高度出发,从政策法规到基础配套设施各个层面打破部门和地方利益桎梏,多予少取,让电子商务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农贸市场坚挺菜价的背后

  产地收购价每斤不到1元的洋葱,到社区菜市场之后能涨到每斤3元以上。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生鲜蔬菜价格如此“翻跟头”,究竟是哪个流通环节出了问题?菜价“可调节”的空间到底有多大?记者最近走访了鲁、陕、粤、浙、吉、内蒙古等地20多家蔬菜批发、零售市场,试图揭开蔬菜流通中价格大幅攀升的“秘密”,探寻降低菜价的“抓手”。

  农批环节:减负补贴力度加大却对菜价影响不大

  我国大型农批市场多达4500余家,保障了城镇居民70%以上的农产品供应。农产品批发市场与遍布城乡的农贸市场、社区菜市场、农村集市以及综合超市共同构成了我国的农产品流通网络。

  蔬菜销售大致包括产地收购、产地批发、集散批发、销地中心批发、销地二级批发、零售等多个环节,而菜价也相应分为产地收购价、批发价、零售价三大类。因为经销方式的多样性,一把菜从菜地到市民餐桌,少说需要经过三四道流通环节,多则需要加价七八次。

  随着我国农贸市场从地摊式买卖走向规范化平台经营,现在农产品价格基本上是批发市场价格决定产地价格,而不是产地价格决定批发价格,农批市场的供求关系已成为产地价格的最主要影响因素。

  记者调查发现,作为引导生产、服务消费、调控菜价的“阀门”,国家针对农批市场政策支持力度虽然不断加大,各级政府也在不断出台投融资、税费、用地、用水、用电等优惠措施,但一些减负补贴却并未真正起到降低菜价、提高产品质量的作用。

  山东寿光农产品物流园是全国最大的农产品集散批发市场,近两年领了不少政府补贴。今年国家开始减免农批市场土地税、房产税,物流园也在报批,估计一年可节省3000万元左右,但这些补贴并不会直接落到批发商头上,物流园只是在灾害天气等特殊情况发生时不收场地费,实际上对农产品价格没有产生直接的、明显的影响。

  在南菜北运、北菜南运集散中心广州江南果菜批发市场,批发商曾文彬告诉记者,山东寿光的白萝卜在地里是1斤5分钱,到了江南市场就是1斤5毛钱,主要贵在三个方面:一是人力成本高,二是保鲜费用高,三是运费高。既然农批市场要回归公益性,那像山东基地一吨120元的冷库保鲜费就不应该收,这样每斤蔬菜可以节省成本近1毛钱。

  尽管农批市场回归公益性目前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但记者发现,农批市场“趋利性投资”仍在继续。记者在西安了解到,一些投资商利用农批市场优惠政策拿地,甚至出现变相搞房地产倾向。各种资本在政策扶持下涌入农批市场后,农批市场建设动辄上千亩的事情不断发生。新一轮投资热也造成农批市场重复建设、恶性竞争。

  西部欣桥农产品物流中心总经理郭庆民说,个别农批市场拿着国家补贴,到处抢夺批发商,通过对交易双方进行补贴打败竞争对手,然后再垄断市场,这加剧了菜价的波动,成都、西安等地都已出现这样的倾向。

[作者:王永吉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