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
托马斯·品钦
阿摩司·奥兹
菲利普·罗斯
阿多尼斯
米兰·昆德拉
乔伊斯·卡罗尔·欧茨
仿佛去年莫言获诺奖的话题还没有完全淡去,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又要开启了。记者昨日从诺贝尔奖官网获知消息,瑞典学院将于斯德哥尔摩时间10月10日13时(北京时间10日19时)公布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开奖近在咫尺,猜奖更加热闹。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花落谁家,成为这几天来网络、微博上的热门话题。众多文学爱好者、作家、评论家、出版人,各有各的心头好,各有各的寄望,各有各的理由。他们各抒己见,争论、调侃,为平静的文学带来了几分既严肃又轻松的气息。
1
村上春树再次
被博彩公司看好得奖
当文学碰到博彩,文学奖变得更好玩,也更有悬念。在全球著名博彩公司立博(Ladbrokes)今年最新的赔率表上,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位列第一,成为最大热门。
中国读者对村上春树的熟悉程度,并不亚于莫言、余华、苏童等人。这个生于1949年的日本作家,29岁开始写作,第一部作品《且听风吟》即获得日本群像新人奖,1987年第五部长篇小说《挪威的森林》在日本畅销四百万册,广泛引起“村上现象”。村上春树的作品展现写作风格深受欧美作家影响的轻盈基调,少有日本战后阴郁沉重的文字气息。被称作第一个纯正的“二战后时期作家”,并誉为日本1980年代的文学旗手。2011年11月21日,2011第六届中国作家富豪榜子榜单“外国作家富豪榜”重磅发布,村上春树以620万元的年度版税收入,荣登外国作家富豪榜第4位,可见他在中国的受欢迎程度。学者、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许纪霖微博上说:“村上春树早该得奖了!”这句话可谓说出了很多“村上”迷的心声。
尽管如此,网络上对村上春树此次获奖的几率感到渺茫。其中很多人谈到的一个原因是:去年,村上春树呼声也很高,但诺奖给了莫言,今年再给东亚作家,不太符合诺奖的一贯做法。作家黄孝阳对记者说:“村上春树在赌博公司的赔率排在首位,我还是不大看好他,一是亚洲去年有了莫言;二是他的作品与诺贝尔文学奖的主旨有一定距离,就陪太子读书的命吧。”
作品的通俗性,一直是不看好村上春树的人的理由。村上春树作品翻译者林少华则反驳说,村上作品不是一般意义的通俗文学,而是具有智性和审美追求的严肃文学或“纯文学”。或者莫如说,村上文学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有通俗部分,但其内涵并不通俗,更不低俗、媚俗。
得或不得,并不影响读者对村上春树的喜爱和认可。作家何大草说:“诺奖即将揭晓,村上春树是大热门。我觉得他当之无愧,即便落选,也无损光荣。”也有“调皮”的读者调侃说:“村上年纪不大,再等一两年也不迟。”
2
84岁的米兰·昆德拉获奖呼声非常高
与他齐名的现代主义作家基本都已获过诺奖
“啊!米兰·昆德拉还没得过诺贝尔文学奖,我以为他早去世了呢!”网友的这一句感慨,并非故意哗众取宠。相信很多读者都有这个感受。
中国读者耳熟能详的米兰·昆德拉,1929年生于捷克。1967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玩笑》在捷克出版,获得巨大成功。昆德拉主要作品有《小说的艺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等。昆德拉后来移居法国后,他很快成为法国读者最喜爱的外国作家。他的绝大多数作品,如《笑忘录》、《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不朽》等都是先在法国走红,再引起世界文坛瞩目。他曾多次获得国际文学奖,并多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
昆德拉此次呼声非常高,也许跟中国读者对他非常熟悉有关。毕竟,《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很多中国读者支持米兰·昆德拉夺奖。这个倾向带有强烈的情感因素。”评论家、《长江文艺》编辑部主任喻向午说,“上个世纪80年代中早期开始,现代主义文学语境在中国逐渐成熟,陀思妥耶夫斯基、卡夫卡、福克纳、博尔赫斯、马尔克斯、昆德拉等等现代派作家被介绍到中国,国内也出现了最早的一批先锋作家和先锋文学读者。在中国先锋文学的发展历程中,昆德拉所起到的影响作用不容忽视。他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在中国文学界和文学读者中,几乎是无人不知。这位带有强烈的存在主义倾向的捷克裔法国作家,在中国读者特别是先锋文学读者心目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此外,西方与他齐名的现代主义作家,基本都已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昆德拉多次被提名,虽然一直没有获奖,但也从侧面说明期待他获奖的热度一直没有消退。”
“84岁的昆德拉,轮也该轮到他老人家了。”众多“看着《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长大”的读者们如此感慨。黄孝阳则说:“昆德拉是为文学提供了新思维与方法论的作家,名声在外,好像也不需要诺贝尔文学奖的吹捧来添光彩。”
3
美国作家
三位热门人选能中一位?
“今年上赔率榜的三位美国作家,都生于1930年代。他们很有希望。”这个观点,在文学圈中有较大的市场。评论家认为,结合博彩公司的赔率榜和诺奖文学地缘的角度来看,今年美国作家获奖的可能性比较大。在立博的赔率榜前10名里,有3位美国作家上榜,分别为乔伊斯·卡罗尔·欧茨、菲利普·罗斯和托马斯·品钦。而从1993年托尼·莫里森获奖后,美国已有20年无缘诺贝尔文学奖。还有人提出,诺奖有对德高望重的作家文学成就的“追认情结”:在最近10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里,有相当一部分得主是“文学老人”,德高望重的老作家获奖概率高于新锐作家。
三位美国作家中,又数菲利普·罗斯的呼声较高。菲利普·罗斯1933年出生于美国新泽西州纽瓦克市的一个中产阶级犹太人家庭,以短篇小说《再见,哥伦布》崛起,1998年凭《美国田园诗》获美国普利策文学奖,目前已拿下美国几乎所有重要的文学大奖。编剧、作家史航说:“希望是菲利普·罗斯。”支持原因是,读了最近两年引进的《遗产》一书,他描述他刚刚去世的父亲,不算小说,算回忆录,但印象很深。还有读者分析说,美国犹太作家中,索尔·贝娄、艾萨克·辛格先后获得诺奖,因为犹太文学充满沉思,很容易与欧洲文化形成共鸣,菲利普·罗斯今年已80岁,考虑到诺贝尔文学奖错过了马拉默德,今年或许会给罗斯以补偿。但这个观点立即得到回应:既然这么多年都没表示过什么,看来,忽略罗斯已成为评委会们的一种习惯。
4
小语种作家阿摩司·奥兹
莫言尊他为文学导师,胜算几何?
更多的读者则更倾向小语种作家,最富有国际影响的希伯来语作家阿摩司·奥兹是其中的一位。
奥兹1939年出生于耶路撒冷,是当今以色列文坛的最杰出作家,希伯来语作家中诺奖呼声最高。他的作品被翻译成30多种文字,曾获多种文学奖,包括法国“费米娜奖”,德国“歌德文化奖”,“以色列国家文学奖”、西语世界最有影响的“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奖”。2007年,奥兹来到中国,只选择了一个交流对象:莫言。莫言、阎连科、毕飞宇尊奥兹为文学导师。
知名出版人雷淑容希望奥兹能获诺奖。她说,当年读奥兹的《爱与黑暗的世界》,阅读的感觉完全是一种沉迷:没入大海,没入温泉,没入无边的爱;奥兹永远以家庭为写作的核心,他把每一个人、每一个角色、每一个命运都妥帖地安放在家、国、民族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位置,他从纷繁芜杂的黑暗中清理出每一种情感关联,哪怕是最微妙的联系;“在我眼里,他首先是是一个温情的男人,是一个善良的教士,是一个慈祥的父亲和兄长,是一个温柔的被女人所喜欢的钟情的男人,最后才是作家。”作家瓦当则用“深邃,充满诗性”的评价来盼望奥兹能获得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
此外,今年83岁、“一辈子写作,都是为了重写阿拉伯文化史”的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也备受读者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