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于谦出书谈老北京“玩儿”文化 郭德纲作序(图)

2013-10-09 13:45:00 来源: 都市快报 
字号  

  人人都知道于谦是德云社捧哏奇才,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他还是“相声界公认的第一玩家”。于谦所谓“玩”不是花天酒地的乱玩,而是浸润着浓厚的老北京气息的“玩儿”文化:养马、遛鸟、钓鱼……其中的情趣,不是迷恋电脑、手机、社交网络的现代人所能体会的。最近,利用表演空当,于谦写了一部15万字左右的《玩儿》,专门谈他玩过的东西、玩的文化、玩的精神。

  我的童年

  没有高级玩具 但从来不缺游戏

  我觉得在玩儿这方面,现在的孩子很可怜,太单调。除了到商场买玩具,就是在电脑上玩游戏。哪个玩具都说锻炼儿童动手能力,哪个游戏都说开发智力,我一点儿都没看出来,我看到的都是买来的玩具堆得跟小山似的,孩子的新鲜劲儿一过连看都不看一眼,整天沉迷于电脑网络游戏,不单智力没见开发,反而越玩儿越傻,分不清现实和虚拟世界,不懂交际也少有玩伴儿,在电脑前一坐就是一天,废寝忘食,头晕脑涨,还乐此不疲。照这样下去,人的某些功能就该退化了。

  回忆起我小时候,那才是孩子应该过的童年生活。没有这些高级玩具,但孩子从来也不缺游戏内容,拍方宝、扇元宝、滚铁环、抽汉奸、耍磁片儿、玩弹球、扔沙包、跳皮筋儿……到处都可以找到玩具,而且都是孩子们自己动脑筋亲手制作出来的。一帮一伙,热闹非凡地追逐在街头巷尾,天真烂漫、无忧无虑,而童年的玩伴儿长大后也会是你终生的朋友。

  随着年龄的增长,玩儿的内容和自己制作玩具的技术含量也在不断地增加。记得我八九岁左右,院儿里街坊有个大哥哥迷上了钓鱼,每天早出晚归,回家时总能带回几尾活蹦乱跳的鲜鱼,到家后,拿盆放水,收拾工具,而家中的爷爷奶奶则忙着择葱、切姜、剥蒜、点火,一边忙活儿一边津津有味地听他讲述上鱼的过程。不一会儿,一盆香喷喷的侉炖鱼就端上了桌,随之张罗着拿碗拿筷子准备吃饭,同时还不忘打发孩子给每家邻居送上几块鱼肉尝尝鲜儿。这时的小院欢腾了,各家各户都来道谢,嘴里夸奖着老奶奶炖鱼的手艺,手里奉上自己的特色菜,之后每家都把小桌放在家门前或葡萄架下,全院像一家人一样,吃着、喝着、聊着、乐着,那景象是现在住在楼房里的孩子想象不出来的。而在当时我则认为这一切的美好都是钓鱼带来的,那就学学呗!

  自己动手做是玩的一部分

  我的第一条鱼线是用姥姥的粗棉线做的

  那时不像现在,什么东西都讲买。自己动手制作工具的过程也是玩儿的一部分,而且是重要的一部分,它能让你对这个游戏更加了解更加期待。我的第一条鱼线就是姥姥缝被子用的粗棉线,用塑料泡沫中的颗粒穿在棉线中间做了一个七星漂儿,废牙膏皮卷成卷儿当铅坠,找邻居大哥要了一个旧鱼钩绑在线上,现在就剩鱼竿是个问题了,我特意跑了很远的路到郊区蔬菜大棚找了两根搭豆架用的细竹竿,把线绑在竿头,我的第一套钓具就这样拼凑成功了。

  和一小块面倒点儿白酒,滴几滴香油做鱼饵,自行车绑上鱼竿,我迫不及待地出发了。

  玉渊潭公园是离家最近的水面了,骑车大概要一小时左右。车骑得飞快,到湖边我支好车拿起竿儿,挂上食儿,哪儿管什么叫风线长了、水线短了、浮力大了、千斤重了,一概不知道,扬竿甩线,先扔下去再说。说也奇怪,傻小子睡凉炕,全凭火力壮,越是棒槌越和牌,别看不会钓,扔下去就吃食儿,抬起竿儿就有鱼,不管是窜钉儿、麦穗儿、小虎头儿,一竿儿一条,虽然个儿都不大,但对我这个初学者来说那简直是意外的惊喜,收获颇丰。

  正忙得不可开交,就听得身后坡上有人喊我,转身看时,一个男的,四十多岁,推着自行车站在那里朝我招手。没看我这儿正上鱼呢吗!我不情愿地放下鱼竿,走上坡岸一问才知道,来人是公园管理处的,告知这地方不是公园的钓鱼区,严禁钓鱼,违者罚款。我傻眼了,谁知道还分钓鱼区和非钓鱼区呀?到这时我才看到岸旁立着“严禁钓鱼”的牌子,无奈只得拉下脸来跟他对付,求爷爷告奶奶,好话说了一箩筐,他看在我是个孩子的分儿上,破鱼竿儿也没有什么没收的必要,最后的处理结果还真不错——竿儿撅折了,鱼也放了,最可喜的是他撅竿儿的时候让鱼钩把自己的手狠狠地钩了一个大口子!该!谁让你丫撅我竿儿来着!

  说实话,撅竿儿、放鱼,一点儿都没有影响我的心情。最关键的是我把鱼儿钓上来了,这个体验是最重要的,这个全新的感觉是最让我兴奋的。

  老北京玩儿文化

  磅礴大气 高深莫测

  要干好一件事,内心必须要有一种精神做支柱。大到中华民族,有民族精神,小到女排有女排精神、北京国安足球队有国安精神!而源远流长的老北京“玩儿”文化,自然也有着它自己的精神!

  几百年来,这种精神一直流淌在一辈辈老北京玩儿家的血液中,潜移默化地感染着一代代年轻的玩儿主们。逐渐形成了一种风格,一种气质,一种魂。这种精神只是还没有被人加以总结罢了。我也不想总结,因为我没那个水平。但我能深刻地感受到它的存在,这是一种傲气,是世代生活在天子脚下的人独有的、骨子里的一种傲气!

  目空一切,自称自赞,拔尖争胜,唯我独尊,虽然现在的人们对此褒贬不一,但北京人这种与生俱来的性格特点造就了他们在玩儿方面的磅礴大气!艺不厌精,料不厌细,追求完美,永不言败。渴望傲里夺尊,力求技压群雄,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为此可以做出巨大的牺牲,甚至搭上自己的身家性命也在所不惜。为的只是那个永远不能丢掉的“面子”。虽然出发点未免狭隘,其中也掺杂进了江湖气。但正是这种复杂的性格特点,成就了北京“玩儿”的文化,使之高深莫测并能传承至今。

  郭德纲为本书作序

  支持谦哥将“玩”进行到底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哪行出色都能成家。说相声说好了叫表演艺术家,唱歌唱好了叫歌唱家,唱戏唱好了叫戏曲家,同样,玩儿好了叫玩儿家。

  玩儿家有很多,玩儿的种类无数,各有巧妙不同。虽说玩儿家众多,但我只认识一位,德云社的官中大爷——于谦。

  和于谦师哥相识十余载,合作极其愉快。台上水乳交融,台下互敬互重。抛开专业,谦哥在“玩”之一字上堪称大家。有人觉得玩儿充满贬意,认为玩物丧志云云,其实这才是无志之举。玩儿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建立在高标准的生活质量之上。试想:进村来有只鸡还得抢着吃了,他懂得什么叫贵族鸽子?说玩物者丧志,也没见不玩物者干成什么大事呀?

  在我记忆中,好像沾玩儿的事儿,谦哥没有不玩儿的。天上飞的,地下跑的,草窠里蹦的,水里游的,各种活物一概全玩儿!文玩类也应有尽有,核桃、橄榄子、扇子、笼子、葫芦、手串儿,头头是道,珍藏无数。

  我非常认同他的观点,又不是成吉思汗,攻城略地有什么意思?就算熬成了太上老君,也是给玉皇大帝烧锅炉的。人的一生几十年光景,乐一乐就过去了。谦哥这辈子挺值,每天都开心,想玩儿什么就玩儿什么。支持于谦师哥,将玩儿进行到底。

[作者:耿庆源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