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十一”黄金周,哈市市民多了地铁这一全新出行方式,经过近半个月的地铁载人试运营,在近300名社会志愿者和地铁工作人员的悉心指引下,大多市民已熟悉地铁乘坐流程,开始从容不迫地自主乘坐地铁车辆。“十一”期间,地铁1号线日乘人数最高达到14万人次。
6日上午,地铁一号线铁路局站内刷卡的“嘀嘀”声不断,多数市民已熟悉地铁站内部结构及乘坐地铁的正确流程,从容购票、刷卡入站、乘车、刷卡出站。在地铁站客服中心处已看不到最初排长队人工购票的人群,工作人员只需偶尔为没有零钱的乘客兑换零币。半数市民选择使用IC卡进出地铁站。
据哈尔滨地铁集团统计,“十一”黄金周期间,地铁日乘人数最高达到14万多人次,医大一院和黑龙江大学两站换乘人数最多,大大缓解了地面交通的拥挤。
背着旅行包的陈先生告诉记者,他刚从沈阳回哈,家住学府路黑龙江大学附近,在火车站坐公交车到铁路局,再从铁路局乘地铁回家。他从哈市去沈阳时,就选择乘地铁再倒车去火车站,“特别快,就算倒车也只用了原来时间的一半。”
记者注意到,在东大直街上,104路、11路等东西大直街上的主要贯通公交线路,都已不见拥挤的人群,在104路上甚至可以看到很多空座位。一位104路公交车司机表示,以往放假期间,乘车到博物馆附近的学生就能装满车,地铁开通后,乘客少了一半。6路公交车从哈东站到哈站,基本路线都与地铁线路重合,以往在公交车终点出发时就可坐满乘客,现在乘客已减大半。
尽管大部分市民已熟悉乘坐地铁的流程,但仍有首次乘坐地铁的市民需要工作人员的帮助。在医大一院车站,聚集了大量到秋林商圈逛街的市民,有人向站务人员咨询如何买票,有人问从哪个入口进站台。虽然医大一院候车的人较多,但一直井然有序,地铁站里与地铁站务人员一起工作的志愿者起到了很大疏导作用,其中就有本报“标哥好人志愿服务团”的12名团员。
这群志愿者中有大学生也有六七十岁的老人,每个人都戴着小红帽,穿着红色或白色T恤,身上贴着志愿者的统一标识,熟练地为市民解答如何乘车。其中一位彬彬有礼的老年志愿者引起记者的注意,当他看到一位女孩正在侯车时吃零食,立刻走过去郑重地提醒:“温馨提示,地铁车站内禁吃零食。”女孩不好意思地把东西收了起来。这位老者叫康胜利,是本报“标哥好人志愿服务团”的团员之一,“十一”期间他一直尽职尽责任地在地铁站内引导市民乘车,监督和制止市民不文明行为。
据“标哥好人志愿服务团”成员年华讲,从9月26日开始,她与29名“标哥好人志愿服务团”的团员,就分散到地铁各个站台为乘客服务,教乘客正确使用刷卡闸机,引导“迷路”乘客等等。
“‘十一’假期过后,我们就不在地铁站服务了,希望所有乘客都能好好爱护哈尔滨人自己的地铁。”康胜利老人说。
据记者观察,大部分乘客都能参照《地铁乘车15不准》文明乘车,但仍有少部分人仍有不文明乘车行为,其中大部分是给小孩子吃零食的家长,及一些年龄较小的学生,且有很多人对地铁内不能吃东西等规定本身并不知晓,只是延续以往乘坐其他公共交通工具时的惯性行为。
据地铁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哈市虽然没有强制的地铁“禁食令”,但地铁集团印制并发放的《文明乘车指南》中明确提出,“不要在车站、车厢内吃东西”。所以现阶段仍只是提倡地铁禁食,这是出于环境和安全的双重考虑,希望市民给予配合。(记者 高宏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