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国聚焦

“急不择言”折射干部素养之忧

2013-10-08 09:26:00 来源: 经济日报 
字号  

  某市长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针对前些年开发商参与城市拆迁、损害群众利益问题时表示:政府从来是站在穷人的立场,政府就是要做穷人的代言人。此言一出,引起不少人的议论。有人批评道,这种将富人和穷人对立起来的说法,说明少数干部的思维方式比较固化。

  这位市长要传达的是他心中的政府责任心和道义感,即对少数开发商侵害拆迁安置群众权益的遗留问题,政府要为弱势群体主持公道并勇于担当。因此,笔者更愿意将其理解为“急不择言”或表述欠妥。但联系近年来常常见诸媒体的“雷人”官话,我们不得不承认,这种脱口而出的“急不择言”,恰恰折射出政府职能转变中部分干部思想作风和内在素养的困境。

  首先,这表明部分干部对现代政府角色的理解存在偏差,法治意识淡薄。穷、富仅仅是社会群体收入水平和生存状态的描述,不应当作为判断是非或者决定权益争执的依据。政府的职责在于通过创造和维护公平公正的社会交易环境,使社会各个阶层群体各得其所。此外,政府应该是包括社会各阶层、群体在内的所有公民的服务者和受托管理者,而不是某一个群体的“代言人”,否则很容易激化仇富嫌贫之类的社会阶层对立情绪。

  其次,是基于“四风”的惰政思维。其一,部分干部忘记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箴言,不会调研也不愿调研,总是试图靠行政意志解决日益复杂的社会经济矛盾和发展难题。其二,刻意回避发展过程中的深层次关键矛盾,怕得罪前任、同僚,怕费力不讨好,怕承担责任,因此往往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经济问题道德化、自身问题外部化。其三,沽名钓誉,随意放言。有些官员罔顾是非判断,避实事而就虚名,动辄以为民做主、劫富济贫的姿态出现。时代不同了,随着公众的法制意识和社会监督机制日益完善,老百姓更加看重的是务实、廉洁和高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举措可谓紧锣密鼓,充分体现了顶层设计者“壮士断腕”的改革决心。随着权力法制化边界的日益清晰等体制机制的完善,公务员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依法行政素质和科学管理能力等软件提升显得愈加紧迫。但愿来自各级干部的“急不择言”越来越少。

[作者:王安宁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