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可以打印?这似乎让人难以置信,但海归博士袁玉宇及其创业团队做到了。这一器官打印技术,被美国著名的《商业2.0》杂志评为“21世纪改变世界的六大技术之一”。
身为80后的袁玉宇,毕业于美国克莱姆森大学生物工程系,此前入选了国家“千人计划”创业人才,成为广东最年轻的入选者。“不创新是等死,创新就是找死”这句话在业内广为流传。在袁玉宇看来,他宁愿创新“找死”,也不愿白白“等死”。从创业开始,袁玉宇就选择了并不轻松的创新道路。
缘何回国创业
“再生医学国产化可减轻病人负担”
7年前,26岁毕业的袁玉宇获得美国克莱姆森大学生物医学博士学位,并拿到2份世界500强企业的offer,年薪在10万美元左右。留在美国安稳发展,还是回国创业?这个问题的答案在袁玉宇的脑海从模糊到清晰。
“祖国有一个强国梦,我有一个创业梦。”他说,如果留在美国,未来的生活轨迹几乎就是那样——因为东西方文化差异,在美国工作的华人大多集中在技术领域,虽然可以担任技术高管或是高级科学家,却很难真正进入公司核心管理层。于是,他决定回国。
2008年9月,袁玉宇带领团队回国创办广州迈普再生医学科技有限公司,出任董事长职务。迈普公司利用以纳米仿生技术、生物打印技术及干细胞技术为基础的再生医学技术平台,专注于再生医学对人体组织器官修复的研究。目前已研制出能诱导自体再生的人工组织和器官,对患者因疾病或创伤而受损的部位进行修复,替代及再生。
袁玉宇说:“目前,中国的再生医学产业几乎空白,90%以上的产品仍依赖进口。进口产品价格昂贵,造成病人巨大的经济负担。”袁玉宇说,如果能够实现国产化,将为普通老百姓节约大量的医疗费用支出。“比如,一只心血管支架的进口价原来为六七万元左右,国产化后能逐步下降至一两万元。”
缘何走创新路
没有技术品牌,竞争力无从谈起
回望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袁玉宇的父亲投身改革开放大潮中开办了纺织厂。袁玉宇感慨地说,像这样没有技术、没有品牌的来料加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能依靠走低价路线苦苦支撑,没有竞争力。
据统计,80%的科技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都熬不过孵化期,其中有很多是因为资金问题。和大多数创业者一样,袁玉宇最开始也苦于没钱,后来拿到了300万元的天使投资,才好不容易撑过了企业萌芽期最艰难的两年。
“当时几乎所有的钱都被拿来搞研发,生活十分艰苦。”袁玉宇回忆,最早公司只有他和他的合作伙伴徐弢,两个人每月的收入加起来只有几千元,几乎只相当于其在美国工作收入的1/10。即使加班到深夜,五六个同事去周边的小饭馆吃饭,每顿饭的花销也不超过100元。
整整三年,袁玉宇和他的团队忍受了创业和创新的寂寞。他们埋头于实验室,没有卖出过一件产品,没有赚过一分钱。袁玉宇介绍,未来3至5年,迈普将开发疝气,女性盆底修复、皮肤、神经导管、血管、骨、软骨、韧带等十多种人体组织,并计划开发肝、肾等更为复杂、先进的人工器官,逐步形成以纳米仿生技术及生物打印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生物加工技术产业群。 南方日报记者 辛均庆 通讯员 黄亦菲 蔡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