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紫砂壶投资存在误区 市场存泡沫期待权威鉴定

2013-10-02 01:20:00 来源: CCTV《经济半小时》 
字号  

  二、手工制壶一壶难求 卖壶买壶投资难测

  2011年下半年记者在宜兴采访的时候,当地人告诉记者,要想买到一把大师的好壶至少得等上两三年,预订一辆全球最贵的宾利汽车要等一年,预订一块全球最贵的手表要等一年半,为什么预订一把大师的壶要等这么久呢?为了了解宜兴紫砂壶的供需状况到底紧俏到什么程度,记者向宜兴丁蜀镇上的200多位做壶人发放了调查问卷,其中100位做的是半手工壶,也就是当地所说的模具壶,另外100多位调查对象做的都是手工壶。

  调查结果显示,所有的模具壶都能满足市场需求,而真正供不应求的则是全手工壶。90%的做手工壶的人2010年和2011年连续两年都无法完成订单,一部分作者因为订单太多,现在都已经不接受订货了。

  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吴群祥:“实在没有办法呢,也不会答应的。去年做了二十来把。”

  记者:“那去年跟您约定的人是不是比这要多呀?”

  吴群祥:“起码翻几番,都是这样。”

  记者:“今年呢?”

  吴群祥:“今年一样。”

  记者:“今年等于你还是欠着去年的货呢。”

  吴群祥:“我们那一般都是真的喜欢紫砂壶的人,一般做生意的人,我们就没办法供应。”

  记者:“你一年大概做多少把壶啊?”

  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施小马:“像我正常的话,差不多一个月三把左右。”

  记者:“那也就是一年也就三十多把。”

  施小马:“哎。”

  记者:“那今年来跟您约着订壶的有多少人?”

  施小马:“有的时候他们打电话,我也只能说没空,因为我们不可能满足这么多人,整个市场这么多人在玩,不可能都满足他们。”

  行家们告诉记者,手工壶讲究的是工艺,要做出一把好壶,至少需要一个星期做出生坯,再晾晒烧制变成成品就得半个月。通常情况下,一个做手工壶的人一天都不休息的话,一年也就能做60到70把壶,而大师级作者大多年事已高,因为身体原因更是维持不了这样的高产量。何道洪,国家级陶瓷艺术大师,今年68岁,现在一年也就做两三把壶。

  记者:“何老师您最近半年有作品出来吗?”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何道洪:“没有。”

  记者:“听说您的壶一壶难求,说一般要订都要订个好几年。”

  何道洪:“是要订的,不订怎么办,做不出东西,做不过来。”

  调查也显示,从市场层面来说,模具壶价格从2010年到2011年只上涨了20%,而手工工艺成型壶的价格涨幅都在50%以上,还有些作者的壶一年时间涨了三倍。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江苏省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蔡力武:“还是经济条件好了,就是说现在我们国家发展还是比较平衡,原来是东部地区好,现在西部也跟上来了,像何道洪大师,包括吴群翔、葛陶中,像江健翔这些人的壶,在圈子里久负盛名,每个省只要有一个人喜欢他们的壶,那么全国34个行政区,也需要34把壶,他们一年也做不过来了。”

  紫砂壶说到底是一种茶具,主要用来喝茶的。中国有句俗话“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茶”属于普通百姓生活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有茶就有了壶,史料记载,紫砂茶壶最早始于明代正德年间。当时在宜兴近郊的金沙寺中,有一位爱好喝茶的金少僧,用紫砂细泥制作成历史上最早的紫砂壶。

  江苏宜兴陶瓷行业协会会长史俊棠:“宜兴紫砂为茶而生,那么今天来说,因茶而兴,茶文化繁荣的这种程度,它肯定带动紫砂产业的发展 。”

  数据显示,我国一年大概要消费茶叶84万吨,这意味着平均一个中国人一年喝掉一斤二两茶叶,随着茶在中国的普及,让人们对茶具的要求也越来越精细。而在市场的变化中,紫砂壶不仅是喝茶的工具,更逐渐成为具有收藏价值的艺术品。

  史俊棠:“打个比方,顾景舟的茶壶,如果传世的有500把,都在流通,那么当它有500人喜欢顾景舟茶壶的时候,可以平均每人一把,从概率上讲,当有5000人要追着顾景舟的茶壶的时候,平均10个人一把,当5万人要追顾景舟茶壶的时候,那就100个人一把,那么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拍卖是一个好方法。”

  资料显示,紫砂名家壶价格攀升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从香港和台港来的商人敏锐地意识到了紫砂壶的价值,来自台湾的江庆书号称紫砂界的“常青树”,做紫砂生意已经长达30多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香港的展销会上就可以找到他们的身影。

  台湾紫砂壶藏家江庆书:“茶壶生意好做,一带到香港去,他们马上就买光了。这些香港生意人,就是真的很奇怪,这些做紫砂的拿出来就马上卖掉了,再出来多少照样的都买走,台湾的生意人很多人来买茶壶的。”

  当时台湾和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并称亚洲四小龙,经济飞速发展,也带动了台湾地区紫砂市场的火爆。

  江庆书:“台湾人玩茶壶真的太多了,当时80年代的时候,一个工人薪水差不多一万来块台币,可是大家都是去买茶壶,他就是一个月存个两三千块去买一个茶壶,三四千块去买一个茶壶,那个时候何道洪那个才几千块,一万来块,顾景舟差不多五六万台币而已。”

  这样的火爆场景,江庆书夫妇看了十多年,但是随着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来临,台湾地区经济遭受严重打击,突然就没有顾客上门了,而且周围卖壶的店铺也纷纷倒闭。

  台湾紫砂壶藏家李富美:“现在是完全没有市场,我天天在家里就是收购、买东西。”

  为什么从卖壶变成买壶了呢?原来,2000年左右台湾地区的市场冷却后,大陆的市场却开始逐渐升温,以前卖给他们壶的人要求他们把壶再收回来,拿到上海去卖。

  江庆书:“2000年以后顾景舟差不多20来万人民币。”

  记者:“您是说像现在一千万的这种吗?”

  江庆书:“1000万那个差不多是2000年拿进来,差不多是30万、40万而已。”

  按40万元算的话,八年时间,这把顾景舟的壶涨了20倍都不止,2011年,顾景舟与韩美林的一把提梁磐壶拍出了一千一百五十万元的高价,而顾景舟另一件云肩如意三头茶具则拍出了一千零二十三万元。从2005年以后,江庆书感觉这个市场热得更快了,曾经经历紫砂起起落落的他们都有点看不懂了。

  江庆书:“我们真的看不懂,不要说今天,三年前,一个顾景舟的茶壶在上海拍卖才卖300多万,大家觉得是天价了,过了几天,他们嘉德又拍一个1600多万,又拍上去了,你怎么会想得到呢,一样是顾景舟的茶壶。”

  在2011年嘉德春季拍卖会上,江庆书夫妇花750万拍到一把乾隆年间的描金流彩壶. 不过这次他们也担心自己刚拍下的这把壶踩到最高点了。

  江庆书:“茶壶这个东西有时候会涨价,有时候会跌价,像茶壶现在不一定说一直这样上去,也会跌下来,什么时候跌下来我们不知道,跟股票一样,股票什么时候跌你怎么会知道,知道你到时候就卖掉了,像茶壶我们现在这么贵买回去,也是摆在家里看。”

  一把紫砂壶动辄卖出上千万元的天价,这个市场的火暴可想而知,即使是现在,关于紫砂壶的新闻也是不断,最近就有报道,有紫砂壶已经在浙江文化艺术品交易所正式上市,进入了资本市场。小小的紫砂壶到底价值几何?下一步的市场走向又会是什么样,人们该怎样面对紫砂壶收藏和投资呢?

  在经历了两年前一轮价格暴涨后,从我们的调查来看,紫砂壶市场正在趋于理性,那么紫砂壶市场下一步走向如何,还会不会出现新一轮暴涨呢?

[作者:卢岩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