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村干部调研收集3万字第一手资料 解决村民问题

2013-09-26 15:49:00 来源: 西藏日报 
字号  

  “便民桥修到村头,饮水流到院头,牛羊遍布圈头,农民有了乐头……”走进大山深处的琼结县日玛岗村,耳闻目睹,这个昔日贫困落后的地方,如今从住房到交通,从生产到生活,变化无处不在。

  说起这里的新气象,日玛岗村的村民们无不竖起大拇指,这是自治区政府办公厅派驻该村的工作队努力工作的结果。

  日玛岗村位于琼结县日玛沟内,这里群山环抱,沟壑纵横,距县城20多公里。由于偏远闭塞,经济社会发展缓慢。

  2011年11月,赵辉年带队奔赴山南地区琼结县日玛岗村开展驻村工作。驻村以来,他带领工作队队员进村入户,身影遍布那里的山山水水,赢得了当地群众的拥护和信任,成为当地牧民群众最值得信赖的贴心人。

  刚进村,他就把工作的切入点定位在了深入的调查研究上。他认为,调查研究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只有走进农户,才能摸清实情,倾听到群众呼声,体验到基层疾苦。

  为了使村情民情的调查全面、详实,每到一处,遇到有什么不清楚或者不明白的地方,就立即请教村干部。利用一个星期的时间,走访了老党员、困难户等不同层次的村民代表100多户,与他们促膝谈心,了解村情民情。重点了解的内容包括村民对“两委”选举的看法、基层党支部建设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惠农政策的落实情况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调研,他收集了近3万字的第一手资料,对驻地基本情况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整理出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制定工作计划,并按计划、分步骤进行落实打下了基础。

  “来驻村,就是来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的。”赵辉年说。工作队有一个项目进度表,落实农牧民适用技能培训资金10万元、村卫生室医疗设施设备2套、水渠修建资金11万元等一目了然。“工作队驻村期间要争取为民办10件实事,一定要办到群众的心坎上。还与8户特困户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4个,有针对性地提出‘一户一策’的帮扶手段”。赵辉年指着一摞摞资料说。

  工作队所做的工作,村民们看在眼里。村支书曾看到很多人来了又走,但从来没有像这次驻村工作队这样给村民们提供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帮助。

  “赵队长了解到村里的收成不是很令人满意,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他帮助落实价值约28万元的‘藏青2000’优质青稞种子7万斤,这让我们村里的老百姓很是感激”。村支书说。

  “群众满意是衡量我们驻村工作是否取得实效的根本标准,群众的需求是驻村工作的动力,群众受益是驻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赵辉年如是说。

  “赵队长说话,我们村里的老百姓都爱听,因为在我们眼里,他不像一位领导干部,而更像一位朴实的农民。”村主任说。

  一年的工作即将结束,赵辉年深知,要彻底改变日玛岗村的面貌,就要建立一支“永远不走的工作队”。为此,他把一批带头致富能力强、学历较高、群众信任的年轻人输送充实到村“两委”班子中,帮助村里完善了“民主评议党员制度”、“财务公开”、“三会一课”等规章制度,保障新班子廉洁高效运行。

  “老百姓就是这么实在,你为他们干一点实事,他们就常挂在嘴边,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成绩,没有我们单位和队员的支持和协助,没有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哪来这些成绩。”赵辉年谦虚地向记者说道。

  是呀,赵辉年等驻村干部为群众做的这些事的确算不上惊天动地,但就是这些一件件小而实的事让农村的百姓们对驻村干部充满信心、倍感放心、无比贴心。(记者 马静)

[作者:张海桐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