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智慧城市健康推进需要“一把尺”

2013-09-17 14:24:00 来源: 赛迪网
字号  

  智能治理指标主要衡量城市政府应用ICT的能力,以及通过ICT手段提升管理效率与服务效果的能力,包括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对防灾应变、城市管理和电子政务等方面智慧化程度的衡量。

  有效实施仍面临一些问题

  标准混乱阻碍智慧城市评估体系真正落地。实际上,自智慧城市建设升温以来,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官员都在呼吁出台智慧城市的评价标准,业界撰写的标准也并非唯一。

  除了赛迪设计提出的指标体系外,中国指挥工程研究会、中国工程院、上海浦东智慧城市发展研究院、住建部都分别提出过智慧城市的评估体系,但智慧城市涉及面非常广泛,需要应用很多技术,并开展信息、通信和应用领域的相互协作,而在这方面,相关标准和规划还不完善,使得各个组织的指标体系或无法实际计算考衡、或评价程度流于表面,无法真正发挥作用。如何组织业界出台国家层面统一、科学、完善的标准评价体系,是一个紧迫的课题。

  评估实施亟需智慧城市管理部门统筹能力的提升。智慧城市建设效果的评估实施工作并非易事。目前,全国许多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任务由信息化管理部门主抓,信息化管理部门对不同部门的组织协调缺乏权利,而智慧城市评估恰恰需要跨领域、跨部门的考察和获取数据。

  因此,智慧城市评估需要一个城市有明确的实施思路和策略,确定考核主体的地位和职权范畴,对所涉及到的主要环节有可操作性的手段,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办法。

  评估体系向绩效考核指标的转化考验政府能力。以绩效为驱动力,能够有效地提升城市的各个服务管理部门的运作效果。要将评估指标转化为以后的绩效考核指标,要求评估指标一开始就抽取不同业务领域的共性,以从整体上把握不同领域的绩效水平。

  同时,也要求智慧城市评估指标细化到各个部门的业务细节,能够针对不同特征的业务分别进行考核。而这就需要政府逐一梳理城市管理和服务业务,在确立建设指标的同时,城市管理者必须有魄力和有能力对混乱的业务领域进行优化改革,精简业务流程,规范业务数据。这对城市的政府而言,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观点

  中国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周宏仁

  城市的“智慧”是从哪里来的?从信息化的角度来看,智慧城市就是要求政府部门、企业,乃至个人,都能够掌握和利用数据、信息和知识,做出基于数据、信息和知识的决策。这样,我们的城市就比较“智慧”了。

  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 潘云鹤

  IBM提出“智慧城市”的概念是从欧美国家的角度出发,主要因为欧美国家已经历了工业化时代,不需要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而中国还处于工业化时代,需要通过发展工业支持城镇化发展。

  不同的发展阶段决定了不同的发展方向,如何把我们对中国城市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水平,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开辟一条中国特色的城市智能化发展道路便成为一项紧要任务。

[作者:左盛丹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