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管城正能量

2013-08-23 00:50:29 来源: 郑州晚报
字号  

    北下街社区主任张瑞颖:

    用爱延续生命

    “这些天,社区太忙,来到社区坐班,心里踏实多了!”在管城区北下街街道办事处北下街社区,34岁的社区主任张瑞颖,挪动沉重的步子走进社区。此时距离她捐献骨髓仅仅40多天,身体仍然有些虚弱。

    张瑞颖毕业于河南财经学院,1997年参加工作,2008年入党,2009年公开选聘担任北下街社区主任,热爱工作,关心同志,积极参加公益事业。2010年11月,在一次献血活动中,自愿报名成为一名骨髓捐赠志愿者,血液资料被存入“中华骨髓库”。打那以后,她每年坚持两次献血。

    白血病跟别的病不一样,只有合适的配型,做骨髓移植才有生存的希望。但骨髓配型的成功率很低,在茫茫人海中能够配上型的概率只有二十万分之一。张瑞颖,就是二十万分之一的幸运儿。

    今年4月初,区红十字会来到社区,温情脉脉地说:“你的血型与黑龙江的女患者初配相合,是否愿意捐献骨髓。”张瑞颖不假思索、干脆利落地答应了。4月下旬,二次配型成功,患者进行了血液透析,期盼着早日进行骨髓移植。经过前期准备工作,6月23日,进行采血、体检和化验,输入造血干细胞动员剂,促进白细胞快速增长,身上发酸发胀,疼痛难耐,虚汗不断。事实上,这正是造血干细胞动员剂带来的正常症状。经过4天积蓄,白细胞正常值由原先的10000多个增长至50000多个。

    6月27日上午,张瑞颖住进了省人民医院,她躺在造血干细胞采集床上,捐献过程很简单,在两个胳膊上各打一针,一个输出血,另一个输入血,血液从体内流出,经过血液分离机,留下造血干细胞,其余的回输体内。经历了4个多小时的采集,血液运行一万多毫升,提取出200毫升的造血干细胞。当天晚上,救命骨髓以最快速度送往患者所在的北京301医院,张瑞颖成为全国第3541例、河南第357例、郑州市第148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同时也开启管城区公职人员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先河。

    “每天早上,两个鸡蛋、一袋牛奶,比吃药还难!”张瑞颖平日里不喜欢吃这些东西,就连生孩子时也很少吃,为了补充营养,不得不吃这些“药”。回到家后,心肌缺血造成心慌,身上冒虚汗,躺在床上一天换三次床单,她家住在四楼,上一次楼就要休息两次。有一次,她去社区上班,从办事处到社区不足300米,在路上4次歇脚。

    奉献爱心,延续生命,书写人间大爱,传递社会正能量。街道党工委书记巴姝芳、办事处主任滕方炜先后两次来到张瑞颖家里,送上慰问品和慰问金,让她静心休养,并号召办事处党员干部学习张瑞颖的奉献精神。通讯员 班计划

    管城小小志愿者——

    “我为文明创建出把力”

    19日正值高温天气,烈日炎炎下,在西大街办事处华亿社区楼院里,却活跃着一支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队伍,该社区的孩子们自发走出家门,走街串巷,做起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小小宣传员。孩子们分工协作,搜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相关材料、发宣传单,戴上小红帽、红袖套,在社区大哥哥大姐姐的带领下,走进各大楼院。

    “奶奶,您知道我们创建文明城市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吗?”“叔叔,您了解文明道德标准吗?请看看我们的材料吧。”“阿姨,您知道创建文明城市,我们需要做些什么吗?”就这样,同学们一边和老人们聊着天,一边宣传文明礼仪知识,让辖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