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寄语殷殷贺改版
南丁 (原河南省文联主席)
这次《郑州晚报》的改版行动可用“借南风”三个字来概括,同时也表明郑州晚报的胸怀进一步打开,增强了郑州这个城市的肺活量。
航空港的到来是一个新的历史性的时间点,晚报作为一个媒体,神经有足够的敏感,恰恰此时,《郑州晚报》与《南方都市报》牵手改版,他们相互之间是合拍的、和谐的,值得期待。
二月河 (著名作家 郑大文学院院长)
《郑州晚报》的改版顺天意,合民心,是河南文化发展的一件大好事。
她的成功改版,将为晚报赢得更多读者,祝她在今后的日子里,办得更生动、更活泼,更适合大众口味。
张宇 (著名作家 原河南省作协主席)
广州和郑州是两个国际化城市,一个是沿海城市代表,一个是内陆城市代表,两家城市晚报进行合作,意义非凡,使内陆城市的厚重文化与沿海城市的蓝色海洋文化相亲近相融合,且产生真正意义上的混血,这种强强合作,必然会绽放富有新意的文化之花。
预祝《郑州晚报》以崭新面貌影响整个城市生活,再次腾飞。
何弘 (河南省文学院院长)
8月6日,改版后的《郑州晚报》以全新的姿态出现在读者面前,带来的是震撼,是惊喜!
居天地之中,守人间之正。身处中原大地,赓续文化传统,在64年的发展历程中,《郑州晚报》带着她的博大与厚重,迎来了《南方都市报》引领潮流的清新之风,打开了面向中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一扇大门。我们有理由对这种优势互补的合作寄予厚望。
媒体之道,亦“在亲民”。作“亲”解,意在贴近百姓、服务百姓;作“新”解,意在引导百姓,化育百姓。在商都的旧址上,我们应该记住商代前辈留下的名言,并以此作为我们对《郑州晚报》最衷心的祝福:“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赵世信 (河南省直作协主席 河南省留余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
作为一名老读者,我惊喜地看到,《郑州晚报》在行进的脚步中,经常闹点“小地震”,在变化中求新,紧跟时代节拍。这次改版,可以说又闹了一次“大地震”,它的出现,定会给新闻界、文化界带来一次大的“震感”,相信,她所形成的正能量非同小可,正在读者中发生良好效应,并持续扩大影响。
程韬光 (郑州市文联副主席 )
我又一次见证《郑州晚报》华丽地转身!从对开四版、八版、十二版……到创吉尼斯纪录的672版,今天,她又与风靡江南的《南方都市报》强强联手,再次蝶变!
这一次次的改革和创新,使你不得不相信一个事实:《郑州晚报》根植郑州历史文化厚重的土壤,汲取天地之中的博大和包容,同时,她又乘着“中国梦、中原梦”的浩荡东风,谱写着郑州城市发展的华彩乐章!
赵富海 (郑州市作协副主席)
1965年,我在晚报上发表了首篇文章,当时对我的鼓舞很大,此后打开了我的写作热情。
今天,《郑州晚报》改版,这是对中原文化的一次点燃,是华夏文明创新区的一个文化承续。这是一种大气魄、大策划、大章法、大制作。
郑州晚报,走进历史,回到市民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