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16岁玲玲把“四分之一片药”错当成“四分之一瓶药”吃的事儿,让市民在不可思议的争执中不得不面对一个尴尬的事实:我国14岁以下的儿童人数已达2亿多,但国内市场上销售的药剂90%以上没有儿童专用剂型、剂量。这也使得每次只需吃一片药四分之一的玲玲,不得不面对医生给开出的100片的大瓶药。如果此药医院有小剂型、小包装,玲玲的不幸完全可以避免。在儿童药匮乏的当下,如何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儿童的用药安全?听听专家的建议。
郑州晚报记者
刘书芝 李鹏云
现状 儿童用药安全隐患多
在儿科领域,有一种常见的说法,“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小版”。但是,目前我国儿童专用药品的匮乏,却使家长很多时候不得不面对一个尴尬的事实,给儿童服用缩量的成人药品。
目前,我国14岁以下的儿童人数已达到2亿多,但是国内市场上销售的药剂,90%以上没有儿童专用剂型、剂量。在一些药品的包装说明书上,甚至没有儿童剂量的规定,只是有“酌情酌量使用”或者是“根据医生指导用药”等模糊提示。
“酌情酌量使用”到底依据什么“情”、决定什么“量”?即便是“根据医生指导用药”,在药品没有儿童剂型的情况下,医生也往往只是给出每片药剂的一半或是每包药品的几分之一等模糊建议。结果家长回家给患儿服药时,也只能估摸着来,导致药量不是多了就是少了,很难做到精确用药。多了可能带来药物的不良反应,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甚至是危及生命安全;少了则会影响疗效。
这无疑为儿童用药埋下了安全隐患。国家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机构的一份报告显示,我国儿童用药不良反应率达12.9%,新生儿更高达24.4%,而成人只有6.9%,这无疑也佐证了儿童药品匮乏造成的危害。
“儿童药的匮乏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由于儿童的发育未成熟,因此儿童药品在注册、研发、生产中的各项要求很高,而且我国大多数药品在临床试验阶段都会选择成人,只有在临床一期试验安全的情况下才进一步用在儿童身上,这也是一个客观的伦理因素。”郑州人民医院药务科主任李晓华介绍说。
聚焦 家长“头疼”用药量拿不准
据悉,目前我国有3500多种化学药品制剂,而供儿童专用的不足60种,市场上90%的儿童使用的药物是成人药物的减量版。对此,不少消费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孩子生病时经常给孩子吃成人药。
“我女儿从小体质弱,经常感冒发烧,每次去医院开回来的药都差不多,时间长了我也知道该给她吃什么药,就直接去药店买一些以前医生给开过的药。而这些药基本上都是大人吃的药,有时候药的剂量太大,没办法给孩子吃一整片或一整粒,我就把药片掰开或者把胶囊里的药粒倒出一半来。很多时候给孩子吃的药量都拿不准,毕竟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明。”家住中原区的一位年轻妈妈说。
不仅口服药品,不少针剂或外用药也很少见到儿童专用产品。
吴女士的孩子生病时几次发高烧需要输液,而这些输液用药也均没有儿童专用药,都是医生根据孩子情况决定的剂量。吴女士很担心:这种用药方法对孩子今后是否会有不良影响?如果有,有多大?
建议 儿童适合服用冲剂、含化片等
面对儿童药品匮乏的现状,如何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儿童用药的安全?
李晓华认为,方法还是挺多的。以常见的退烧药为例,虽然退烧药的种类有很多,但应选择经过长期使用对儿童来言较安全的药品,如乙酰氨基酚。
“对家长来说,在儿童用药安全上,其实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处方药,一个是非处方药。处方药是必须经过医生的确认后才可以按照严格的剂量、服用频率给儿童服用的,而非处方药则需要家长注意服用说明。”李晓华说。
一般的非处方药上,会有针对儿童服用的说明,如果有“无儿童用药资料”之类的相关说明,千万不能自己酌量减少后给孩子服用。如果需要服用此类药剂的话,需先咨询医生。
“另外,针对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儿童适合服用冲剂、口服液、混悬剂、刻痕片、含化片等药物剂型,这点也需要家长在选择的时候加以注意。”李晓华说。
提醒 别给孩子乱吃抗生素、滋补药
关于儿童服药,李晓华还有三点要提醒家长:一是虽然孩子处于生长的旺盛期,但是切不可给儿童服用补益类药品。
李晓华说,曾经有位老人给孩子吃自己平时用于补益的中药丸,结果引起了孩子肝、肾的损伤。老人在紧张之余还很疑惑,这些都是养生的药品,怎么吃了也会生病?这就是不了解儿童本身的体质特点造成的伤害。
二是滋补类药材也不可给儿童服用。如未入药的人参,很多人都把它当作食品来服用,有的家长甚至会给孩子吃。殊不知,少不食参,儿童的身体经不起这么猛烈的进补,人参也确实会扰乱儿童的正常发育,甚至因此损害脏器。
三是儿童服药需定时定量。有些妈妈爱子心切,会过量给孩子服用。如孩子发烧,退烧药按规定一天不能超过4次,如果为了让孩子早恢复就过量让他服药,只会对他造成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