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这是干吗?
胡思:抓尾。抓尾是需要它采血,它的血管在这儿嘛。
解说:但是因为在自然界濒临灭绝,生活在这里的江豚承担着为科学献身的诸多使命,科研工作者需要尽快掌握它们的生存习性、物种特征,为江豚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而所有重中之重的使命是,这些江豚要在远离故乡的人工饲养环境下繁殖后代。
从1996年第一只江豚来到这里,过去的17年中,有若干只江豚宝宝在这里诞生,但是健康存活至今的只有2005年在这里出生的第一只江豚——淘淘。
淘淘也是世界上首例在人工环境下繁殖成功的长江江豚。
淘淘出生后,又有几只江豚分娩产子,但是却连续出现了幼豚夭折、母豚死亡的现象。
郝玉江(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博士):需要突破的几个关键技术,一个就是产后的护理,因为它是水生动物,确实跟陆生动物存在差别,它在水里边,我们人在陆地上到底怎样对它进行监测?进行护理出现问题以后,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这是非常关键的,另外一个就是人工乳的配方,如果出现类似的情况,还是母豚不能够哺乳的话,那么我们人工乳的配方,一定要保证小豚的营养需求能够保证它的存活。
解说:作为一种水生的野生物种,要掌握江豚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的繁殖技术,还有诸多谜团需要破解。
如今淘淘也已经八岁,身体外形早已和它的爸爸一样了。但是,淘淘至今仍然是这个馆里的独生子。
记者:它不亲我。
胡思:应该是可以的。
记者:它不喜欢我吗?
胡思:它不熟悉。
记者:那你让它亲你,我看看。
解说:江豚,我才刚刚认识它,面对的却是关于它濒临灭绝的话题。
王丁(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研究员):他们今天正式通知我,已经接受我们这份报告。将长江江豚从濒危级提升为极危级就是极度濒危级。
解说:王丁所说的通知来自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这个组织每年对世界上数以千计的物种做风险评估,将它们编入九个不同的保护级别,制定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从濒危升级为极危,江豚已经进入到了最后时刻。
遮风避雨的室内饲养馆,不是江豚的家,江豚的家在长江。最近几年,人们逐渐开始听见江豚的名字却是因为它在自己的家中一次次惨死的记录被公之于众。2008年开始,一位叫海翁伯的人开始用博客记录江豚死亡日记。
频繁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江豚死亡消息,让人们开始关注这种水中高级哺乳动物的命运。
长江到底还有多少江豚?2012年底,农业部组织中科院水生所、世界自然基金会等单位共同组织了为期八周的长江淡水豚考察,考察的结论是长江主航道和主要通江湖泊中现存的江豚总数为1000只左右,对比上一次2006年科考数据,七年时间里江豚下降速率为13.73% ,种群数量不到原来的一半。科学家预测,按照此种速度,江豚在未来十到十五年内将走向灭绝。
王丁:现在看来,去年底的这个调查结果,它们下降速率更快了,从2006年到2012年,下降的速率是1991年到2006年下降速率的两倍以上,所以应该说,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可能今后的五年就是最关键的时候了,今后的五年如果不能发生一个根本性的变化的话,可能江豚的命运也是岌岌可危了。
解说:江豚的自然寿命在25-30年,7-8岁发育成熟,孕期为11个月,一胎通常生育一只,当一个种群数以如此加速度锐减时,剩余的数量将迅速失去支撑这个物种延续的能力,结果就是在后几年迅速走向灭绝。
记者:真的是特别不愿意相信像江豚这样可爱的动物会有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永远地离开我们,但类似的悲剧就刚刚发生过。当我们来到江豚馆的时候,我们发现这个馆的名字写的是白鱀豚馆,而在院子里我们看到的雕塑也是白鱀豚的雕塑,这些都在告诉我们,这里曾经的主人不是江豚而是白鱀豚,可是就在短短的几年前,白鱀豚已经被宣布功能性灭绝。我们期望,未来我们对于江豚的记忆不要也只剩下这样一尊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