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各地侦破112起环境污染刑事案 4起案件逮捕33人

2013-07-09 09:43:00 来源: 新京报 
字号  

  ■ 河北廊坊

  【回访】

  废液腐蚀浸泡土壤成白色

  6月18日下午,霸州市杨芬港镇东寨上村,翟中武的电镀厂虽然已经过初步整治,但仍遍布着粗放式生产后的遗迹,污水横流的地面、锈迹斑驳的机械、墙壁、槽池布满油垢,生产工具和材料与各类垃圾随意堆放在一起。

  穿过厂房,则是一处占地上万平米的污水坑,刺鼻的酸臭味弥漫在周围,坑内和周围的草木全部枯死发黑;被浸泡的土壤已被腐蚀成白色。

  围着大坑建起的是至少6家电镀厂,每家工厂内均有一条或多条排污管槽连着水坑。翟中武称,这个大坑用来排污,挖出来的土则用于盖厂房。

  【讲述】

  凑钱交给检查者充当罚款

  廊坊市永清县三圣口乡黄家堡村西南也有多家小电镀厂,经营时间从半年到五六年不等,因电镀厂密布,村民将这里称为“电镀小区”。

  姜伟立已被警方抓获,他曾经的电镀厂就在这里,半年前,曾长期在电镀厂打工的姜伟立觉得此行业有利可图,便和家人合伙租下属于村委会的近两亩地建起厂房,“执照、手续都没办,每年给村里交些管理费就行。”

  电镀产生的污水,经过自己连接的管道排放至1公里外的一处坑塘。“污水都是直接往坑里排”,姜伟立称,他以为排到坑里的污水会有人处理,“不过我从没见有人来清理过。”

  姜伟立称,村内的电镀厂几乎都是无证生产经营,“有时听到要来检查的风声,或者停工避避风头,或者一起凑钱交给检查部门,算是罚款。”也有被查到没收了机器的,“但机器不值多少钱,风头过了重新买来接着干。”

  [page title= subtitle=]

  ■ 追访

  千人小村逾三成从事电镀业

  廊坊警方介绍,霸州、永清等地的电镀行业发展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特别是霸州市杨芬港镇,由于紧邻中国北方钢木家具生产最为密集的霸州市胜芳镇,和自行车产业发达的天津市武清区王庆坨镇,电镀市场需求巨大。

  近30年,杨芬港镇以及周边乡镇的一些小电镀厂应运而生。而这些小电镀厂基本不办理任何手续非法开设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酸都不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环境污染严重。

  “不是没听说过专业排污设备,可得花十多万,我们没那么多钱”,已被警方控制的翟中武说,一家小电镀厂一年收入约20万元,刨去各项支出,盈利约四五万元。对此,紧挨东寨上村,同样开设众多小电镀厂的褚河港村村民认为过于保守,“办厂投入三四万元,不出意外两个月就能回本,所以很多人明知污染也愿意去干。”

  永清县三圣口乡黄家堡村非法电镀厂经营者姜伟立称,因市场需求旺盛,1000多口人的黄家堡村,有三分之一村民从事电镀行业。而这种现象在电镀业集中聚集的乡村中,十分普遍。

[作者:史建磊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