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新疆红雁池溺亡悲剧连上演 游泳者依然我行我素

2013-07-08 14:16:00 来源: 乌鲁木齐晚报 
字号  

  2012年6月25日,一名男子在红雁池水库溺亡,他的鞋子还留在岸边。(本报资料图)

  7月1日,一名22岁的青年在红雁池游泳时不幸溺水身亡,这是今年暑期本报报道的第一例红雁池溺亡事件。

  一个年轻生命在水中漂远,无论对家人还是社会来讲,都是莫大的损失。

  在红雁池,这样的悲剧却在连年上演。其中,2003年红雁池溺亡24人、2006年有21人遇难、2011年入夏到8月底有9人在红雁池溺亡;而今年6月至今,已有 2人遇难……

  “如果哪一年没听说有人被淹死,那才是新闻”

  杨成是红雁池游泳馆的一名救生员。从小在红雁池水库边长大,十多岁学会游泳,一游就是三十年。

  常年在红雁池水库游泳,让杨成有了很好的水性,游得快不说,长时间在水中不做任何动作也不会下沉。

  杨成自己算过时间,不带任何防护,两个半小时能在红雁池游个来回。

  正是因为常年在红雁池边生活,杨成见证了红雁池水库许多悲剧的发生。他说,红雁池水库几乎每年都有溺亡发生,如果哪一年没听说有人被淹死,那才是个新闻,但他却一直没能听说过他所想象的那则新闻。

  在杨成的水库游泳经历中,他救过溺水者,也帮忙打捞过尸体。曾见过最惨溺亡者是个十多岁的孩子,孩子尸体在水库中泡了10天,打捞上来后整个身体都泡肿了,身上的皮肤也被鱼啃食过,母亲看到孩子的尸体后,当场就哭晕了。

  2012年,杨成救过三名溺水青年。“这些青年都是在红雁池水库玩,觉得天热,看见有人游泳就下水试一试,没想到游泳过程中出现意外。”人救上来后,溺水青年几乎都被吓傻了。

  每一次下水救人,杨成自己也会在鬼门关上走一遭。因为救人时要耗费大量的体力。“溺水人在自己溺水的同时,也会拉着救援者一起进入危险境地。”

  “人在溺水时,大脑会因为紧张出现空白,同时伴随手脚僵硬。要是有人此刻拉溺水人一把,溺水人会死死抓住不放。”好几次救人,杨成被溺水者抱着胳膊几乎不能动弹。“要不是水性好,自己也会被拖下去。”杨成想想也会后怕。

  2011年7月中旬,红雁池水库发生一学生溺亡,当时杨成在离事发地约50多米的水域,突然听到水中传来微弱的呼喊声,他与同伴赶忙过去帮忙。发现水面上有人在挣扎,杨成与同伴花费了很大力气,把其中两个人救上岸来,三分钟后才有人想起“还有一个人在水里”。杨成再去看水面时,发现水上一点痕迹都没有,当时两名小伙子在岸边就哭了,因为伙伴没上来。

  看到听到红雁池水库每年淹死人,杨成也有过反思,“大家嘴上常说‘淹死的都是会游泳的’。”但是他觉得倒不完全是这么回事,更多的是有些人逞能,或者干脆是游泳的“二把刀”。

  就以红雁池水库来说,由于离市区近,放假后很多学生和年轻人常常会结伴到库区玩,只要有一个人下水,就有人想到水里试一试。特别是有的人在同伴的嘲讽下,为了面子也不得不下水,这就让他们离危险近了一步。稍有点游泳经验的人,可能还想证实一下自己的水平,于是游向深水,如果遇到腿抽筋或是体力透支,就会有悲剧发生。

  也有一部分溺亡事故,是不会水的年轻人,想着在岸边走一走转一转接触一下水,没想到水库地形变化很大,一个不留神掉下深水区,再上岸来的时候就是一具尸体。

  三十年,杨成自己也不记得救起过多少人、多少人溺亡在红雁池的一汪碧水里。

  杨成说,在水库溺亡的人群,多发生在水库偏僻的区域,遇难后在水中大声呼喊救命,也很难被人听到。即使有在附近的人听到,也赶不及救援,人扑腾几下呛几口水“就完了”。

  “最怕接到水库报警,每一次接警就意味着一条生命没了”

  在野外的开放水域救起落水者,不但对老将杨成来讲很棘手,连乌市消防支队水难救援分队也感到力不从心。

  该救援队今年已在乌鲁木齐周边水域打捞出两具尸体,其中一具就在红雁池水库。乌市消防支队特勤大队特勤一中队指导员李良说,他最怕的就是接到水库报警救援,“每一次接警,就意味着一条生命没了”。

  公众的传统观念认为,消防水难救援队只要出动,就能将溺水者救出,其实大家都想错了。溺水者从呛水到死亡可能只有短短2分钟的时间,遇到身体和心理因素较好的溺水者也不过再延长数十秒生存时间,因此对于施救来说,第一时间很关键。而救援队员从接警到事发地一般需要20分钟左右,救援队员赶到现场时人大多已经死亡。

  李良说,在他从事水难救援工作的近四年来,发现溺水而亡的多是大学生与中学生,红雁池水库离市区较近,学生们觉得很熟悉红雁池,但大家看到的仅仅是表面,水下其实危机四伏。救援队参与的30多次救援中,一半是在红雁池水库。

  在过去四年里,虽然经历数十次救援,但救援队对红雁池的了解也并不多。

  “红雁池水域的状况要比室内游泳池复杂得多。库区水底,除了有泥沙、石块之外,还有钢筋等杂物,各个区域的水深是多少,至今没有准确的答案。”李良说,红雁池水下复杂,水难救援队在装备不齐全的情况下,一般不会轻易下水。

  每次救援,水难救援队的队员也往往面临着危险。“在深水水域,被钢筋或渔网挂住救援设备,操作不慎,救援队员也会溺亡水中。”李良说。

  李良对乌鲁木齐的游泳区域曾做过走访,目前首府各游泳场馆均有专业人员从事监管和救援工作,然而在开放水域救生则只能依靠水难救援队。静水(游泳池)救生和动水(开放水域)救生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领域,后者需要更专业的培训。在开放的水库,若是没有专业设备救援,只能眼睁睁看着落水人溺亡。

  因为深刻了解开放性水域的威胁,所以每次执行任务时,李良都会严格要求救援队员,同时也会对水库游泳者进行劝说。“但尽管如此,每年依旧有不少人因为在开放性水域游泳而溺亡。”李良说,“其实我们每次执行任务都知道溺水者存活的希望十分渺茫,但大家都会尽全力。”

  让队员们感到最难过的不仅仅是救援工作演变成打捞尸体,更让他们揪心的是“我们在水域这边寻找溺水者的尸体,而距离我们数十米之外,依旧能看到有人在那里游泳”。

  据了解,水难救援队自2009年8月成立至今,队员们从红雁池、乌拉泊、西山、米东区等开放性水域中打捞出溺亡者的遗体达30多具。

  按往年的经验,进入夏季后乌鲁木齐周边水库溺亡的事故又进入高发期。“我们每次打捞上来死难者的遗体,看着一个个丧失体温的身体和他们年轻的脸庞,心里都有种说不出的难过,希望类似这种救援任务能够越少越好,最好别再发生。”李良说。

[作者:王硕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