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豆蔻年华之困:“题海战术”愈演愈烈 教材异化

2013-07-08 10:41:00 来源: 《瞭望》新闻周刊 
字号  

  豆蔻年华之困

  “有一种酷刑,叫写作业;我们已被判了‘无期’。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好好‘改造’”

  今年高考、中考已相继结束,走出考场的考生,无论是悲是喜,他们都在庆幸自己终于迈过了人生“大考”的坎儿。可惜的是,还有个别考生因压力巨大而轻生,与这个写不完作业、考不完试的世界永别了。

  生活乏味无趣已是目前许多中小学生的人生困境。6月13日下午,一名16岁备战中考的女生,在呼和浩特市跳楼自尽。今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已有三所“名校”的3名中学生,因学习压力大而跳楼、自缢身亡。豆蔻年华的他们何以绝望到如此境地?《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调查发现,如今的中小学生除了“学习”、“补课”、“考试”,已经鲜有青少年应有的人生乐趣,甚至连睡觉的时间都少得可怜。业内人士呼吁,应从源头上根治基础教育“病灶”,使我国中小学真正步入素质教育的坦途。

  “题海”战术愈演愈烈

  “有一种酷刑,叫写作业;我们已被判了‘无期’。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好好‘改造’。”这是近日在呼和浩特市被大量转发的手机短信内容。这一引起社会广泛共鸣的信息,出自几位小学五年级学生之手。

  “今年五一期间,我家孩子整整在家写了3天作业。”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居民吴先生说,他上初中一年级的儿子平时每天作业要写到晚上11点左右,“节假日本该是孩子们的快乐时光,但孩子最怕节假日,因为各科老师每次都要加倍留作业。”

  有专家指出,当前我国许多地方的中小学生成为写作业的“机器”,越是“名校”作业越多,“题海”战术愈演愈烈,甚至还有默写课文注释等“笨办法”,使得许多学生精疲力竭。据本刊记者了解,呼和浩特市一些初中生往往是深夜零点才写完作业;学生们基本上都是早晨6点前起床,午饭后也得赶写作业,全天睡眠时间只有6个小时左右。一些初中生说,他们白天要上8节课,加上回家写作业的时间,每天至少得坐9个小时凳子。

  “那天,孩子趴在桌子上睡了一夜,想起这事我都心疼。”学生家长吴先生说,几天前他出差,23点回到家里发现孩子还在写作业,每晚陪伴儿子写作业的爱人实在熬不住先睡了,让他盯着点儿孩子。结果,他也十分疲倦,告诉儿子写完作业早点儿休息。哪曾想,早上起来发现儿子依然坐在那里,脑袋歪在书本上睡得正香。

  沉重的作业伤害着青少年的健康,颈椎病、脊椎侧弯已成为不少中学生的“职业病”,近视则成为他们的“通病”。有些学生年纪轻轻就得了抑郁症等心理疾病。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一中一位男生3年前刚入校就向老师告状称:“同学们都害我。”老师了解得知,家长怕耽误孩子学习,从小就不断地告诫他“不要跟同学说话,把时间用在学习上”。结果孩子心生恐慌,认为别人与他说话就是想害他。尽管他去年考上了某重点大学,但入学不到半年便因精神失常而退学。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集宁一中校长李一飞认为,目前的中小学教育与“立德树人”宗旨存在很大距离,“家长从幼儿园就开始给孩子补课,一直补到高中毕业,孩子们哪有快乐的童年?”

  教育部《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要求,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小学其他年级书面家庭作业控制在60分钟以内,初中各年级不超过90分钟;要保证小学生每天10小时、初中生9小时、高中生8小时睡眠。然而,有关机构调查发现,目前我国七成以上中小学生睡眠不足。

  异化了的教材

  今年1月11日,呼和浩特市实验中学初一年级“火箭班”14岁男生李某,因期末考试年级排名下滑,放学回家后便背着书包径直从11楼跳下身亡。为此,并不认识他的71岁的内蒙古师范大学退休教研员哈斯其木格专门找到本刊记者,哭诉道:“现在许多幼小的孩子学习压力太大,这是我们教育的巨大失败。”

  “最大的‘病灶’是异化了的教材。”哈斯其木格说,“小学三年级的孩子连中国话还说不全,就掺和上了英语。课程设置存在很大的问题。”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很多,学科内容过多、过深是一大“祸根”。尽管上世纪末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但在“新课改”过程中推出的系列教材与众多选修课内容太繁杂,大量试卷围绕教辅材料出题,严重脱离了实际。

  目前,全国多数地区初中开设13门课程。中考时,少数省区考5门,大部分地区考7门至10门。其中,在考10门课程的呼和浩特市,学生家长赵志军说,副课中的史、地、生、政合起来占120分,可马上要参加中考的女儿复习时得死记硬背20本书。

  对此,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委员、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学校教师王虎林指出,“除了体育,所有科目都需要学生用大量时间复习、背诵,这不是十五六岁孩子所能承受的。”他说,学生年龄小,严重的睡眠不足和体力、脑力透支,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甚至厌学。再加上考试方法的单一性和全部进行闭卷考试,许多学生整天埋头死记硬背、置身于题海之中,一些原本很聪明的学生也丧失了学习兴趣和探究科学知识的积极性。

  许多教师说,近年实行“新课改”后推出的系列教材与众多选修课内容太繁杂。一位化学老师说,高中化学必修课有2本书,而选修课就有《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5本书,高考出题时抽取其中的三本选修课教材,各出一道题,共占15分,尽管每本书只出一道题,但教学时都得讲,最终学生“大海捞针”往往“广种薄收”,实际上选修课也变成了必修课。

  教材编排中将大量内容层层“下压”,是一大问题。集宁一中数学老师裴荣说,普通高中数学5本必修课和6本选修课中,将大学专业课里的微积分、程序设计、正态分布、算法、统计、线性回归等内容下放,让高中生学起来非常吃力,生活中又没多少用处。

  许多教师和学生家长反映,如今中考、高考所出试题严重偏离教学大纲,试题专门从课外教辅材料上选,好像难不倒学生就显得题出得没水平似的;特别是一些附加题,连大学老师都答不上来。一位高三语文老师说,高考古文阅读题一般要在浩瀚的古籍中选取生僻晦涩的文章,这些偏题、怪题引导着师生们平日苦觅课外“疑难杂卷”,无形之中将学生复习范围扩大了许多倍。于是,为了分数、排名、升学率,老师大搞题海战术,学生陷入做题泥淖。内蒙古丰华中学校长阎兴隆说,教材本身较简单,但各地统考试题都从外省市购买,尽管说教书要“举一反三”,但压根儿在课本上就找不到那个“一”。

  受访人士普遍认为,与十多年前相比,现在的幼儿园在教小学的课程,小学生在学初中课程,初中生学的是高中内容,高中生上的是大学课。这种严重“异化”了的教育,压得许多孩子喘不过气来。

  不能培养“没文化的人”

  本刊记者与多所中小学校教师座谈时,他们普遍表示,要想减轻学生沉重的课业负担,首先得删减繁重的教材内容、调整考试分值比例;要想让青少年全面发展,就得学更多有用的东西,也须增加国学及传统美德等教学内容。

  “英语是‘皇太后’、数学是‘皇帝’、语文充其量只是‘皇子’。”一位高二语文教师感叹,如今的自习课基本都让英语和数学老师占完了,语文课已被边缘化。而好多高中生连“请假条”和“书信”格式都写不对,更多的学生写不好汉字,作文病句百出、主谓宾颠倒,甚至还用英语单词代替汉字,他们的母语遭到“外来语”的严重侵蚀,而母语代表的却是一个人的思维能力。

  一些数学教师表示,“不是每个人都能当数学家、科学家,太多的数学理论到大学再学并不迟”;而有着几千年积淀的“国学”、传统美德教育,正是我们最需要加强的内容,不然十几年的基础教育会让我们培养出更多“没文化的人”。

  有着30多年教龄的历史教师陈方平说,历史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只有熟悉中华民族的历史,才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爱国热情,而伦理道德、文明礼仪、天文地理等都是做人的常识。可是,中、高考导向使历史课成为“副课中的副课”。

  许多老师建议,将“新课标”高中阶段教材中原本属于大学专业课的内容“还回去”,初中、小学、幼儿园以此类推;中考为10门课程的地方,应该尽快减少到5至6门,其余科目学完一门结业一门,或实行开卷考试,免得学生毕业时再返回来复习早已学完的东西;每个科目的选修课压缩成一本书即可;高考将150分的英语改为60分,并降为副课,逐步调整为选修课,像法语、德语、俄语等外语一样,让那些准备在大学读英语专业的学生去学;将历史、地理分数都定为100分,并由副课升格为主课。

  教师们希望国家有关部门深入学校广泛征求基层意见,对现行中小学教材内容进行大刀阔斧的调整与精编,最好是全国统一使用一种教材,并将教材编写纳入法制轨道。同时,开足音乐、美术、劳技等副课,真正实施素质教育。

  “归根到底,我们还需要改变选人用人体制。”内蒙古包头市教育局局长鲁性瑜呼吁,选人体制要有顶层设计,给综合素质高、有一技之长的高校毕业生以广阔的空间,大学要紧跟市场多培养实用人才,不要让孩子们十年寒窗挤过独木桥、大学毕业后再走羊肠道。用人单位也不要老盯着名牌大学毕业生,整个社会的就业观念也须与时俱进,“务实”莫“务虚”。(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贾立君张丽娜)

[作者:马婷婷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