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各地失管儿童频发惨剧 “事实孤儿”引各方关注

2013-07-05 16:39:00 来源: 新民晚报 
字号  

■七月二日,青苹果俱乐部的孩子们和妈妈一起做手工 记者 张龙 摄

  因为涉毒、重病重残、或是服刑,一些特殊家庭的子女虽然父母健在,算不上孤儿,但也因此无法纳入民政部门针对孤儿的救助系统,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照料和保护,容易遭遇各种意外伤害。

  近日,全国各地连续发生了多起失管儿童的惨剧,人们痛心之余,再度引发对这一问题的关注。能否通过制度的完善、社会的关爱,让失管儿童、“事实孤儿”也拥有一个温暖的家,从而防止再次发生悲剧呢?

  记者通过各方采访了解到,虽然目前尚未有专门针对这一群体的法律制度,但本市不少地区和部门已开始尝试用不同的方式为这个特殊群体传递一份温情和保障。

  “我不想债主上门,爸爸再次消失”

  放暑假了,不少孩子们都打算好好放松。或者参加各种夏令营和同伴们一起“疯”一把,或者和父母一起计划出去旅游,或者参加暑期培训班、暑托班培养各种兴趣爱好。但对于嘉定区马陆镇的初中女生小芸而言,暑期只是意味着原来学校到家里的“两点一线”,变成了“窝里蹲”,多数时候只能和奶奶呆在家里。

  小芸长相秀美,很像妈妈,只是“妈妈”这个词,现在成了一个不敢轻易触碰的“雷区”。在小芸的印象中,从小到大,陪伴自己最多的就是奶奶。

  10年前,小芸的爸爸染上毒瘾,一家人的生活从此改变。爸爸的毒瘾越来越重,最可怕的是,毒瘾还添上了赌瘾。那时候回到家中,看到奶奶的泪水、父母的争吵,小芸只敢瑟缩在角落里,等着暴风雨过后的短暂平静。

  家中的喧闹在爸爸被强制戒毒后暂时平息。到了要上幼儿园的年纪,小芸是多么开心啊,但妈妈脸上看不到一丝欢笑,长大后她才知道,为了给自己凑学费,妈妈的工资少,只能点头哈腰几乎求遍了所有邻居亲戚才勉强凑够。

  爸爸终于回来,但没多久,再次因为吸毒被劳教一年半。更悲惨的事情还在后面,被家庭重担压得抬不起头的妈妈终于忍受不了了。老房子好不容易等到了动迁,但新房子还没拿到手就被卖掉还了爸爸欠下的债。妈妈选择了离开家,离开小芸。小芸一次次哭喊着“妈妈”,却再也看不到妈妈的面容……

  马陆镇禁毒社工到来后,小芸的生活慢慢有了改变。“哥哥姐姐来了后,总是给我带来学习用品等小礼物,还关心我的学习、奶奶的身体、爸爸的近况。”社工陆宣翰说,得知小芸家的情况后,社工们到劳教所看望小芸爸爸,开导他忘记过去,为了母亲女儿也要洗心革面。同时,社工也劝说已经对儿子绝望了的老人,告诉她小芸爸爸的关押地址和联系电话,让老人千万不要对他失去信心,因为亲人的支持往往是戒毒成功的关键。

  为了让小芸的童年也能快乐,社工和社区干部们想方设法为小芸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申请爱心帮教助学金、赠送学习用品。暑假里,还组织小芸参加公益夏令营,小芸终于第一次来到科技馆,看着什么都是新鲜的,难得露出天真的笑容。

  现在小芸的爸爸已经连续几年没有吸毒,并在外地找到了一份工作,有了较稳定的收入。小芸家租住的房子也从1房“升级”到了2房,虽然多数时候还是只能和奶奶在一起,但小芸很知足,至少生活安稳了,不用再担心债主上门,爸爸再次消失……

  嘉定区马陆镇副书记常先善说,对因为吸毒、犯罪等特殊原因造成的“失管儿童”,镇里一方面发动各阶层给予帮助,如发动机关公务员等和这些家庭结对,从经济上“输血”、生活上关心;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给吸毒人员、刑释解教人员等推荐工作机会,让他们的家庭有正常的生活来源,实现“造血”功能,让他们不重蹈覆辙。现在不少吸毒人员不但戒断了毒瘾,还被工作单位评为“先进个人”,不仅挽救了一名成人,也让孩子重新得到家庭温暖。

  “怕孩子有阴影,我就说小孩父母在外地做生意”

  男童斌斌(化名),4岁,父亲去年被捕入狱,判刑10年。母亲扔下他回了东北,目前他和奶奶相依为命。奶奶陈阿婆担心孩子会有心理阴影,不敢让别人知道实情,有人问,她就说,孩子的父母都到外地做小生意去了。

  2009年6月,斌斌的父亲黄某因诈骗被警方网上追逃。当时,他的同居女友江某已经怀孕,3个月后,儿子在东北出生。黄某东躲西藏根本无暇顾及儿子。那年国庆,江某带着孩子回到上海的家中。

  奶奶和母亲一起照料孩子的日子虽然清苦,但两个人总归能互相照应。然而2012年年初,随着黄某被警方抓获,江某萌生了去意,“有一天她跟我说,这里没工作,想回东北老家。没想到去了就不回来了,什么都不管了!”陈阿婆说。

  今年5月底,普陀区司法局、新航普陀工作站组织辖区服刑人员的家属、社工和志愿者们,到北新泾监狱开展面对面的“亲情帮教”活动。记者在活动中认识了陈阿婆,66岁的她满头白发,脸色憔悴,看起来像76岁。她手里攥着孙子的照片,向儿子倾诉着一年多的艰辛,不停地抹泪,“我最操心的,就是孩子的户口问题。”陈阿婆说,孩子的户口在出生时随母亲落在了东北,现在不但入托入园难,更怕生病,因为没有医保,看病花费太大。

  陈阿婆得知,要把孩子的户口迁回上海,首先江某要到孩子户籍所在地的法院起诉,放弃孩子的监护权。由于孩子是非婚生子女,黄某为了证明父子关系,要进行亲子鉴定。确认亲子关系之后,由奶奶取得孩子的监护权,将其户口从东北迁回上海。对一名已经66岁的老人来说,这将是一个无比艰难的过程。“我联系过他妈妈,她答应了,但却没有实际行动,一直拖。”陈阿婆说,实在不行,她打算7月底带着斌斌去一趟东北,9月开学前回来。“无论如何,我要盯着她把这件事办了。”陈阿婆说,为了保护孩子,她不愿让外界知道孩子父母的真实情况,甚至居委干部都帮着一起瞒。

  “青苹果”8年呵护来自单亲和贫困家庭女孩子

  “对面的女孩看过来,看过来,看过来,这里的表演很精彩……”在闸北区宝山路街道,有一个名叫“青苹果”的俱乐部,成立8年来,吸收的成员清一色是6-18岁的女孩,全部来自单亲和贫困家庭。她们就像青涩“苹果”,渴望成熟,需要阳光雨露般的关爱和呵护。8年来,在这个上海首家由社区专门为女孩子建立的俱乐部里,大家哼唱着自己喜爱的歌曲健康成长,开开心心过着每一天。

  这里是女孩们温馨的家。青苹果俱乐部是民办非企业的公益性机构,以困有所帮、贫有所资、学有所助为服务宗旨,以关爱女孩身心健康、开展情商能力培训、提供心理疏导服务、实施爱心救助等为服务范围。宝山路街道腾出200多平方米的房屋,改建成“青苹果会员之家”,并开辟了6个功能区,先后举办了90余次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主题活动。比如“青春健康教育”,针对目前女孩早恋、未婚先孕问题,帮助社区女孩安全、健康地度过青春期;“爱心妈妈工作室”主要是对单亲随父家庭的女孩会员开展关爱行动,为她们弥补缺失的母爱。

  俱乐部“关爱女孩”的公益行动,感召了许多社会热心人士积极参与,有民企老总、职场白领,还有退休职工、家政保姆等。截至目前,俱乐部已招募女性志愿者116名,其中31名是爱心妈妈,15名是专业志愿者,69名是大学生志愿者等。本市大专院校也奉献爱心,如“青苹果”与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合作“心之翼”成长小组项目,通过定期开展人际交往团训、亲子活动,帮助女孩们提高情商,提高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

  据介绍,从“青苹果”走出来的女孩,已经有10多人考上大学,其中一人还被保送复旦大学研究生。(记者  宋宁华  江跃中  徐轶汝)

[作者:王硕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