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大号四轮行李箱,足有半人高。一只中号行李箱,上面用麻绳捆着一个双肩背,拉锁从中间被撑开。左手推,右手拽,嘴里叼着IC卡,冲着地铁刷卡闸机一鞠躬。
“嘀——”绿色显示灯闪烁,手忙脚乱地将大号行李箱推进去,扭头准备拉中号行李。
“嘟嘟嘟……”红灯亮起,闸机门发出刺耳的报警声。闸机门眼看着合上了——门内,乘客扶着大号行李箱干瞪眼;门外,中号行李箱孤零零地站着。
看到这一幕,站务员赶紧三步两步跑过去,刷员工卡,帮助乘客将中号行李箱取进来。“可不敢慢,赶上那急脾气的乘客,一着急就迈闸机,还有硬闯的。”值班站长齐欣指着进站闸机的挡板儿跟我说,“瞅瞅,这都伤痕累累了。”
大行李遇坎儿,是不是因为没买票?
在北京地铁官网上刊登的乘车规定里显示:携带物品面积超过一个座位面积的,需另加购一张同程等额车票。然而,这条规定如今显然形同虚设。
在东直门站“上班”期间,我特意留心观察,携带大小行李的乘客,谁也没给行李打过票,站务员也没有提示需要补票。
“2007年以前,北京地铁是纸质票,有人检票。当时,行李是需要打票的,如果不打票,就会被检票员勒令补票。”一位老站务员告诉我,“当时我们态度也不太好,看见拿着大包小包的乘客,就板着脸冲他们嚷嚷,让赶紧补行李票。不过,效果不错。”
自从北京地铁开始实行刷卡进出站,行李票就逐渐消失了。
“地铁怎么买行李票?我刷卡进去了,行李怎么刷卡?谁给它刷?”乘客张蕾从海南出差回京,在东直门地铁站里等家里人来接。我跟她聊了一会儿。她说,“公交车上见过给行李打票,地铁里还真没碰上过。”
显然,刷卡进出站,使行李票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虽然,按规定它还应该存在。
细翻乘车的相关规定,发现已经明显“OUT”了的地铁规定可不止这一条。
乘车守则里有这么一条:严禁携带超长(1.8米以上)、易碎(如玻璃及易碎玻璃制品等)、笨重(如自行车、洗衣机、电视机、台式电脑显示器、电冰箱等)。站务员赵鑫告诉我,台式电脑的显示器,看着不太大,但是里面有显像管之类的东西,可能发生爆炸,所以不能带到地铁里。“但现在,很多电脑配的都是液晶显示器,是可以带进地铁的。”
还有一条规定,失明、智障等残障人士、行动不便的老人、学龄前儿童、1.2米以下儿童及醉酒者,需有人陪同进站乘车。而赵鑫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现在北京的出行环境比以前好了很多,无障碍设施也逐渐跟上了,偶尔车站也会碰到一些特殊乘客自己进出站。“我们一般会主动上去询问,是否需要帮助。但不能不让人家乘车啊。”
2007年版的规定,今天回头看,不少已经过时,如果站务员严格较真执行的话,肯定会引发“矛盾”。仔细想想,这六七年,北京地铁进入发展黄金期——2008年,北京地铁总里程刚刚200公里,如今,地铁运营里程已经达到446公里,乘客的数量也屡创新高。六七年,对于日新月异的北京地铁来说,已经是个不短的时长了,乘车规范是不是也需要修订一下,跟上时代的步伐? 本报记者 刘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