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遭遇车祸、不幸脑死亡的9岁英德男孩谢庭康被送到广州,其父母在伤痛中决定捐献其器官。谢庭康已是自去年11月以来,英德的第三位器官捐献者。记者从广东省红十字会了解到,自2010年3月至今年4月17日,全国有752例器官捐献者,其中广东206例,占27%以上,连续三年位列全国第一。截至本月,广东已累计有221例器官捐献者,仅今年已达60例。广东茂名高州市至今已有十例器官捐献者,名列县级市第一。
英德“天使”接二连三
吴华静只有17岁,生前就读于韶关学院医学院医护专业。2012年11月9日,她在一场车祸中严重受伤,十天后被初步诊断为脑死亡。其父吴文瑞随即决定捐献女儿的器官。他表示,这是女儿生前的意愿。经媒体报道后,吴华静的事迹广为流传。
2012年12月25日,16岁的英德女孩张淑颖洗澡时因煤气中毒引起重度昏迷,经省级专家会诊后确定为脑死亡。其父母亲强忍悲痛,于今年1月3日决定将女儿的器官捐献给有需要的人。
今年5月25日,9岁的英德男孩谢庭康因车祸伤势严重,抢救几天后被诊断为脑死亡。谢庭康的父母同意捐献孩子的器官。
英德市人民医院ICU(重症监护室)主任俞洋全程参与并见证了三位“天使”捐赠器官的善举,在她和该院副院长李耀斌的印象中,吴华静对其他捐献者的影响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俞洋回忆,当对张淑颖的抢救无力回天时,院方曾暗示其父母考虑器官捐献。“当时她妈妈说,单位曾组织学习过吴华静精神,但作为普通人,仍然很难做出这样的决定。几天之后他们表示,经过考虑,愿意捐献女儿的器官。”俞洋告诉记者,吴华静带给他们很大的影响。
谢庭康的父母是个体户。车祸之后,谢庭康和父亲及姐姐都住进了医院,在儿子被诊断为脑死亡后,只有初中学历的母亲朱秀梅想到了器官捐献,并征得了丈夫的同意。“想通过这样的方式让他的生命能够延续,也主要是受吴华静和张淑颖的影响。”
吴华静的父亲吴文瑞是一名矿场修理工,是热爱医护工作的女儿的心愿让他做出了这样的决定。这个决定使他内心挣扎了很久。
年轻父母观念在转变
俞洋和李耀斌认为,上述三位器官捐献者都是未成年人,家庭关系比较简单,捐献器官相对容易。而他们的父母比较年轻,观念上也更看得开。“像谢庭康这样的家庭,只要他父母同意捐献就可以。如果是已婚人士,则要征求更多家属的意见,家人反对的概率也更大一些。”俞洋说,“另外,这三位捐献者的父母都比较年轻,在观念上,他们也比老一辈人看得更开。在我国,人去世后都要火化,这几位家长都表达过相似的看法:最终都是化为灰烬,还不如让孩子的一部分留在人间,让生命延续,同时也帮助了他人,挽救别人的生命,这样更有意义。”
作为县级市的英德市,半年多的时间内接连出现器官捐献者,让公众印象深刻。英德市人民医院院长吴凡宇认为,英德民风淳朴,加上政府部门做了大量向吴华静学习的宣传工作,医院也对病人家属有适当的引导,以及医院医疗条件的支撑,都是形成这一结果的重要因素。
作为县级医院,英德市人民医院有足够的医疗条件保障器官捐献。俞洋透露:“我们2011年4月开设ICU科,当时就购买了先进的医疗设备。这些设备在维护病人的脏器功能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为捐献器官创造了条件。” (羊城晚报记者 周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