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齐鲁晚报:别等到填志愿了,才开始人生规划

2013-06-14 15:08:00 来源: 齐鲁晚报 
字号  

  如果找不到自己的爱好追求、生命动力,所谓的成功,也只能是实现他人的理想。人生的发展方向,不该完全依靠填报志愿,在这之前的教育阶段里,也应该融入培养个人兴趣的内容。

  “考生‘解放’日,我们纠结时。”虽然绝大多数省市的高考志愿填报还未展开,很多家长已开始着手为孩子物色高校和专业了,不少家长还力邀亲友加入高考志愿参谋团。(据6月13日新华社报道)

  高考志愿填报不是小事。当下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读什么学校、什么专业,对个人发展有明显的影响,应当慎重选择。何况,志愿填报是一个系统工程,称得上是技术活,多了解信息没有坏处。

  不过,眼下高考志愿填报如此纠结,除以上原因外,还与高考志愿填报越来越趋功利有关。所谓高考志愿,本质上应是考生个人的志向和意愿,应该反映考生的情感认同和兴趣选择,但现实却并非如此:一方面,就业和功利需要往往成为填报志愿的第一考量因素,家长们为选“热门”绞尽脑汁;另一方面,考生本人说不出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因为不知想干什么,只能为“应该干什么”而纠结。

  上大学是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途径,填报志愿时考虑到毕业后的就业环境和经济收入等因素无可厚非。但现在似乎有这样一种心态:大家追求成功的心情非常迫切,干什么事情都希望马上见效益,否则就感觉是落后了。这种心态反映到高考填报志愿上,就是希望“毕其功于一役”,什么专业收益高就选什么,什么专业就业前景好就选什么,其他的都给这些让步。
另一方面,在多数地方,基础教育还是以应试为指挥棒,孩子的任务是学好习、考好试,如果和考试没关系,兴趣、爱好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孩子日复一日在机械的应试模式中度过,不光理想、潜能、爱好被抹杀了,自我认知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受到影响,对“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为什么干”缺乏认识。填报志愿时,不知道自己对什么专业和学校有兴趣,更不知道自己和职业的最佳结合点是什么,无所适从,只能听从家人亲友的建议和安排。

  这样被动选择了高考志愿,会留下许多后遗症。许多考生进入大学后,才发现自己对专业不适应。据报道,由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发起的一项调查(10005人参加)显示,当初在报考志愿时,67.0%的受访者并不了解自己所选的专业。67.9%的人承认,自己在报考专业时是“盲目的”,71.2%的人表示,想要重新选择一次专业。既然没兴趣学,也就很难达到较高的学业水平,即便是找到了对口工作,也不过是迎来了新的被动生活。深陷自己反感的学业和事业里,想要成功非常困难。

  人生走向不光是由一张文凭决定的。高考志愿填报固然要考虑现实回报,但这种考量不能代替一切,如果找不到自己的爱好追求、生命动力,所谓的成功,也只能是实现他人的理想。当然,问题的解决并不能全依靠填报高考志愿,在这之前的教育阶段里,也应该融入培养个人兴趣的内容。如果人生的发展方向,完全依靠填报志愿决定,这样的教育是失败的。所以,教育改革必须深入,真正让学生从应试教育中解脱出来,从自己的兴趣和理想出发,及早规划人生。(赵丽)

[作者:朱峰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