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学者称中国软实力发展滞后 官员思想观念扭曲

2013-06-14 10:52:00 来源: 人民网 
字号  

  目前中国政府在软实力方面存在的障碍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政府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领域中都取得了重大进展,社会主义制度已深入人心,人民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赖程度有较大提升,国际影响力有了较大增强,政府软实力得到加强,但是相对于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实现“中国梦”的目标,我们政府在软实力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障碍和问题,需要在以后的管理过程中加以提升。

  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程度有待提升。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比较注重意识形态建设,加上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度较高。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利益、阶层的多元化,加上我们过分注重经济建设而对文化建设缺乏足够重视,意识形态领域一度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混乱。改革开放后,西方各种思潮涌入,一些敌对分子乘机加紧对中国的文化渗透,鼓吹多元化,试图实行和平演变。一时间,各种非主流乃至反主流的意识形态在中国泛滥。例如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普世价值论等,严重干扰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这些年,中国政府加强了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不同的渠道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获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总的来讲,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理想、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解和践行同我们现代化建设任务的需求之间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影响了人民对政府的心理认同和对其政策的理解和执行,也大大降低了政府动员能力和工作效率,影响其软实力的发挥和提升。

  政府的形象有待改善。政府形象是政府给人留下的主观印像,是政府工作人员群体在人们心中的写照。尽管这种形象不一定就是客观公正,但是,政府形象作为客观的存在,直接影响到政府与人民的关系,影响到国外对中国政府的评价。一般来说,良好的政府形象不仅有助于政策的贯彻实施,也能够在危急时刻帮助政府渡过难关。而负面的政府形象会影响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由于传统政府体制、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影响,政府在人民心中形象有待改善。社会上一些调查显示,老百姓对政府的清廉程度、公信度、办事能力、办事效率、服务态度的评价不太高。国外民众由于境外媒体的选择性报道、中国媒体的失语以及宣传渠道和手段的落后,对中国政府的认知和映像也存在一定偏差,干扰了国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道路、制度的认识、理解、同情和支持。

  政府的社会治理能力有待提高。政府的主要职能是政治统治和公共治理。前者是政治职能,后者是管理职能。在我国,由于剥削制度和阶级根本对抗的消除,政府的政治统治职能不再占有主导地位,尤其是今天,由于冷战的消失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冲击,综合国力的较量已成为各国政府的主战场,因此,政府的社会治理能力成为现今政府的主要职能。由于我国政治体制刚走出原有模式不久,加上我国以前没有社会管理的意识,因此,我国政府的治理结构、治理能力和治理意识难以适应日益庞大和复杂的公共服务职能。政府治理的缺位、越位、错位的事件仍时有发生。近年来,我国强调党政分开、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但是由于利益的纠葛和传统习惯和思维以及机构本身的不够完善,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仍有诸多不足,包括决策能力不够,执行力不强,服务态度、质量、效果都不理想,这些都需要进一步提高政府的社会治理能力。

  提高政府软实力的举措

  加强政府的勤政廉政建设,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公生明,廉生威。”政府的勤政廉政是树立政府公信力和良好形象的根本途径。社会主义的政府,不是统治阶级的俱乐部,而是人民的勤务员。政府不应有自己任何特殊的利益,而只有人民的利益,只有这样,才能在超然的立场上处理错综复杂的矛盾和纠纷;政府必须依法行使自己的职能,按照程序实现自己的目标,建立一个守法的廉价政府;社会主义事业是伟大的事业,政府承担着组织实施的重担,因此,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是政府应有的态度,坚决克服那种软、散、懒的做法和作风;政府办事要公开、公正、透明,鼓励和支持群众享有知情权,让权力在阳光下行使。只有这样的政府,才能得到人民的信赖,政府的执政基础和合法性才能得到巩固。   密切联系群众,提高政府的亲和力。密切联系群众是群众路线的具体运用,也是我党的优良传统。中国政府应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把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作为政府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政府必须永远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摒弃高高在上的官老爷作风,勇于深入基层群众,甘当人民的公仆,同群众打成一片,了解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反对以权谋私,与民争利;尊重群众创造精神,鼓励人民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倾听他们的意见,吸收他们的智慧,提高决策和执行的科学性。

  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提高政府执行力。政府的基本职能在于对社会进行公共服务和治理。其工作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政府执行力的大小,直接关系到政府的执政成本。良好而廉价的政府通常是工作效率高的政府。如何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和工作效率呢?第一,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和流程,创新工作方法,把政府执行力和效率的提升与组织制度、工作方法的创新联系起来;第二,依法执政、民主执政、科学执政,严格按照管理规程操作,减少随机和随意,增强政府行为的预见性和可控性,杜绝暗箱操作和徇私舞弊;第三,发挥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接受群众的监督;第四,提高政府的决策能力,使得决策科学化,减少执行中的困难和成本。

  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提高政府的凝聚力。政府的凝聚力是政府行为的力量源泉,而凝聚力的产生来源于思想和文化上的认同和共鸣。主流意识形态是政府思想和文化的基石,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与认同可以提升政府的凝聚力、合法性和社会基础。针对当前思想文化多元化的现状和国际国内大环境,政府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高度重视主流意识形态工作和安全,将其置于同经济建设同样重要的地位,防止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一手软,一手硬的错误,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第二,加强对主流意识形态内涵的研究和创新,用最新的理论来武装人民和干部。目前我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识仍然存在不少争议,对其概括和归纳仍然需要进一步凝练,力争做到简明扼要而又科学化,便于教育和接受;第三,用主流意识形态引领社会思潮,对非主流意识形态要注意加以引导,使其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对那些反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潮和理论,我们要与之进行理论上的斗争和争鸣,从而获得真理,修正错误;第四,意识形态工作要用文化的方法来解决,防止强行简单粗暴的灌输或政治运动。意识形态工作不要急于求成,而要循序渐进,反复进行,做耐心细致的工作,提高教育和认同效果;第五,重点关注用主流意识形态武装领导干部,不断提高他们的理论素养,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人民论坛 曹亚雄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

[作者:王浩成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