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专家推测尚未有人使用“基因兴奋剂”

2013-06-05 16:20:00 来源: 新华网 
字号  

  随着基因治疗技术飞速发展,“基因兴奋剂”的出现不再是杞人忧天。相关专家在世界反兴奋剂机构研讨会期间表示,应该还没有运动员开始使用“基因兴奋剂”,但预防必不可少,同时还需警惕细胞兴奋剂的滥用。

  “基因兴奋剂”是基因治疗的“旁门左道”。顾名思义,它企图通过改变基因,使运动员增长肌肉、提高体能和耐力,以便在竞赛中获得优势。“基因兴奋剂”应用是世界最尖端的科学技术,但本质与使用类固醇、EPO等传统药物一样,是体育运动中的欺骗行为。

  国家体育总局反兴奋剂中心实验室专家表示,由于基因治疗手段发展迅速,因此“基因兴奋剂”也有可能成为现实,需要提前找对策。不过他认为,目前用于医疗的基因技术依然处于探索阶段,所以“真要通过改变基因提高运动能力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北京佑安医院院长李宁同样认为目前还不存在“基因兴奋剂”,但作为基因治疗方面的专家,他感到担忧变为现实的一天不会太远。

  李院长目前领导的科研小组已研制出一种“自杀基因”,它可以在药物帮助下阻断癌细胞复制,而且对人体几乎没有毒副作用,这项世界领先的技术目前已经进入临床三期实验,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成为治疗癌症的利器。

  李宁说,目前世界上很多尖端技术都被应用于提高运动成绩,基因科技也不例外,因此基因兴奋剂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被滥用。

  李宁同时提醒说,相比基因兴奋剂的“高精尖”科技,细胞兴奋剂比较简单,更容易被滥用。他举例说,运动员为了提高身体携氧能力,可能会使用违禁药物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但现在尿检就可以查出这种兴奋剂。如果为运动员抽血单采红细胞,对其进行体外刺激,使红细胞数量增长后再重新输回体内,照样可以达到高原训练或者用药后的效果,而且难以查出。

  在北京举行的第四次世界反兴奋剂机构“反基因和细胞兴奋剂”研讨会吸引了包括佑安医院和中国反兴奋剂中心专家在内的70多名国内外基因治疗和反兴奋剂领域专家。他们将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上讨论最新反兴奋剂技术。(记者马向菲)

[作者:金鹏飞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