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世界环境日:"限塑令"实施5年 塑料袋何去何从?

2013-06-05 14:49:00 来源: 工人日报 
字号  

农贸市场成为低质塑料袋泛滥的重灾区。余生亮 摄

  今年6月1日,我国“限塑令”实行5年,相关部门所公布的数据显示,政策实行之后虽效果显著,但某些地方和环节依然没有执行到位。

  这项旨在减少“白色污染”的政策实施到底取得哪些效果?国外是如何实施的?以及“限塑”未来之路如何走?众多问题引人关注。

  “白色污染”得到一定遏制

  2007年底,国务院发布了《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要求自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施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这就是所谓的“限塑令”。

  根据国家发改委此前公布的数据,“限塑令”实施5年以来,塑料购物袋使用量和丢弃量明显减少,“白色污染”问题得到一定程度遏制。超市、商场的塑料购物袋使用量普遍减少了2/3以上,全国主要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购物袋使用量累计减少670亿个,累计减少塑料消耗100万吨,相当于节约石油600万吨,约占大庆油田年产量的1/6、可供280万辆汽车行驶一年,折合标准煤850多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000万吨。

  从数据来看,这是一个不小的成绩。

  5月31日上午,北京市发改委公布的统计数据也再次证实以上的成绩。该数据显示,在5年时间内,北京市共减少使用20亿个塑料购物袋,累计减少塑料消耗5万吨,相当于节约石油30万吨,可供14万辆汽车行驶一年。限塑效果在超市、商场尤为明显,塑料购物袋销售量降幅达80%。

  记者在北京采访时发现,与以往相比,目前在超市、商场使用塑料袋的情况确实少了很多。在北京朝阳一家商场购物的朱小姐告诉记者,现在她只要去商场,一般都会自己带着布料的环保购物袋,一则可以减少污染,另外省得再花钱购买塑料袋。但她偶尔也有忘记带购物袋的时候,这种情况下还是需要购买塑料袋。

  而在一些商场和超市的收银处,一般也会放置一些付费的环保购物袋。虽然价格相对较高,但可以重复使用,销售情况往往不错。

  记者采访发现,正规的商场、超市基本上都对塑料袋进行收费,这在某种程度上也限制了消费者使用塑料袋的频率和数量。但是,在一些露天的菜市场、农贸市场等地方,卖家还是依然免费提供塑料袋,而且,提供的大多都是低质的塑料袋,这让“限塑令”打了折扣。

[作者:史建磊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