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或考研或等待 就业难催生高校4类“校漂族”

2013-06-05 13:30:00 来源: 海南日报 
字号  

  在大学校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已不再是学生,除了大学宿舍变成了租房,依然过着去食堂吃饭、去操场锻炼、去图书馆自习的“四点一线”生活。这个特殊的群体往往被称作“校漂族”,他们虽然已完成学业,却没有踏入社会就业,仍然滞留学校或周边,或继续考研,或等待就业机会———

  连日来,记者走访海口各大高校发现,“校漂族”主要分为“四大派”:提高学历来增加就业机会的“考研派”、边工作边找机会跳槽的“观望派”、回味学生生活的“恋校派”以及暂时找不到工作的“失业派”。

  考研派:

  增加就业的砝码

  考研是“校漂族”成群的最大原因。不少学生大四时考研失利,会选择毕业后“校漂”的方式继续备考。海南大学法学专业应届毕业生张胜胜今年考本校法学研究生失败,出于不甘心,也迫于就业形势比较严峻,他选择了“校漂”继续考研。他告诉记者,他与朋友在学校附近合租了三室一厅的房子,自己住小间,一个月才300块钱。现在每天依然生活在学校,但心态却完全不一样。“我已经失去了第一次就业机会,考研也是为了增加以后就业的‘砝码’,但如果‘二战’都不行,那压力就大了。”据他介绍,像他这样“二战”的很多,有些还有考两年、三年的,甚至更长时间。

  “大多数都还在自己的母校备考,而我却在异校。”湖北某专科学校的大专生郑飞认为自己是考研队伍中最尴尬的一类。2009年新闻学专业毕业的郑飞以“临时工”身份进入武汉一家小报工作,工资每个月1500元。工作受挫的他一个月之后就辞职了,并搬进湖北大学开始了考取该校新闻学研究生的“校漂”生活。随着今年第三次考研失败,他也陷入了迷茫。“当初考研是想把学历弄上去,可以有机会找个好点的工作。现在我就是一‘鸡肋’,放弃吧,觉得多年的努力付之东流;继续考吧,我年纪不小了,家里的负担也太大了。”

  观望派:

  求职不满意,伺机跳槽

  学校是就业信息相对集中的地方,一些没有找到满意工作的同学选择留在学校或周边,以便获取最新就业信息。他们往往先干着一份工作,一旦出现好的工作机会,就会随时准备跳槽。

  海南师范大学的邹自涛就是“观望派”的典型。2011年毕业的他进入一家培训机构当语文老师,不甘心屈就的他一年前回到学校,租住在学校的教工宿舍,现在每天除了上班,没事就会向学校或老师打听就业信息。“第一次就业时错过很多机会,没有进正规学校工作。我的目标是当一名初中老师,在“校漂”期间我已经考了教师资格证,住在学校可以获取一些学校招聘的信息,有机会可以找更好的工作,而且学校图书馆对于教师工作来说是个很好的‘充电’平台。”

  恋校派:

  重温当学生的感觉

  “这里是我生活了四年的地方,熟悉的椰林,熟悉的图书馆,重新住回这里我觉得自己从不曾离开。”今年四月刚搬回学校的何雯丽去年从海南师范大学毕业,现在是一家汽车4S店的营销员,她告诉记者,她是因为留恋校园生活而成为“校漂族”的。

  “去年毕业之后,我就住回了家里,每天坐公交车去单位上班,那时候总会路过母校,我就产生了一个念头,为什么不在学校里租个房子呢?这样去上班也近多了,周末还可以去图书馆看书,而且学校的房子租起来一般也就300多块钱。”据她讲,在学校虽然住宿条件比外边差,但是非常开心。“每次下班回来,走进校门就很熟悉,下班后或周末,我像读书时那样泡图书馆、自习室,有时候还去旁听上课……我就觉得我还是个学生,有机会还可以去食堂蹭饭,那可比外面划算多了。”

  失业派:

  找不到工作的无奈之举

  “没有谁愿意成为校漂族,谁不希望找个好工作,体体面面的离开母校呢?”海南大学园艺专业的应届毕业生陈锦芳是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才当起“校漂族”的。

  “开淘宝店也是职业吧,这应该不会被人说失业了吧?”在和记者聊天时,陈锦芳风趣地问道。她告诉记者,她也想找份工作,但跑了多场招聘会都没有结果。“好的单位对学历、工作经验要求很高,差点的单位待遇又太低,现在就业太难了。”不久前,她与别人在校内的教工宿舍合租了的一间房子,准备自己先开一家网店干着。

  其实,像陈锦芳这样毕业后没有找到工作也不考研的学生大有人在。受困于严峻的就业压力,不少找不到合适工作的学生只能暂时栖居校园,期待新的就业机会。“当校漂纯属无奈,一旦离开学校,我们获取就业信息将很难。”陈锦芳表示。

  专家忠告:

  “校漂”是过渡,不能成常态

  针对高校存在的“校漂族”现象,海南大学就业指导中心有关负责人陈彪提出自己的看法:学生无论是出于什么原因选择“校漂族”,都应该明确“校漂”是一种过渡而不能成为常态。

  “毕业生应该斩断依赖学校的心理,虽然现今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但是学生也应该勇敢走出校门,只有尽快投入到职场生活中接受磨砺,才能更好地增加自己的生活经验,获得成长。选择校漂的学生也要结合自身实际,给自己的校漂设定明确的目标和时间底线,不能无限制地漂着,毕竟机会是随着年龄增长而递减的,有机会就该及早上岸。”陈彪强调。(见习记者 金昌波)

[作者:吴涛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