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盗墓小说遇七年之痒?网友:三叔之后再无盗墓小说

2013-03-29 15:52:00 来源: 大连日报 
字号  

  南派三叔

  天下霸唱的《鬼吹灯》是盗墓小说的开山之作。

  《藏海花》是《盗墓笔记》前传。

  《沙海》是《盗墓笔记》少年篇。

  凭借《盗墓笔记》,南派三叔跻身中国超级畅销书作家行列。

  ■事件经过

  南派三叔与两个大坑

  南派三叔扛不住了。

  3月22日晚,他于微博突然宣布,从此封笔。

  这是一个坑人的决定,让三叔粉们长吁短叹。

  之前的《盗墓笔记》,整整追了八年,这份执著,完结篇第八卷封底上的文字给予了肯定:“连《盗墓笔记》的大结局都能等到,这世界上还有什么事情能难倒你?”不过,用执著换来的却还是一个云里雾里的谜底,有关张家古老的秘密、青铜门后的玄机以及小哥的离奇身世,仍旧扑朔迷离。

  本想在三叔的网络连载《藏海花》和《沙海》中寻觅答案,这两本,一个是前传,一个是少年篇,三叔也说过,都能为理清《盗墓笔记》的故事提供点儿线索。未料,高潮迭起处,读得正酣时,三叔却一个急刹车,不写了!

  读惯了网络连载小说,坑,见多了,不过,此番两个如此大的坑,还永远填不上,属实悲催到家了。

  遗憾是一方面,多数网友还是对三叔的决定表示了理解。天天被催稿,各种积劳成疾……如果代价是健康,那么,坑,不填也罢。

  这次事件也并不会折损三叔之于盗墓小说的意义,他的《盗墓笔记》将是一部永恒的经典。有人甚至说,三叔之后,中国再无盗墓小说。夸张了点,但并非没有这个可能。

  周记事件

  从《鬼吹灯》实体书问世到南派三叔宣布封笔,中国盗墓小说走过了七年。

  七年是一条抛物线。《鬼吹灯》与《盗墓笔记》将这条线推到了顶点,之后,故事的雷同与新生作家的乏善可陈造成了市场的平淡。而这一次,南派三叔又退出“盗墓派”,似乎是一种盗墓小说进入瓶颈期的预示。很像七年之痒。

  在这样一个时间节点,我们有必要来梳理一下盗墓小说的发展路径,探讨一下它的社会影响,“盗墓迷”、作家、考古学者视角观点各有不同。

  发展:从《鬼吹灯》开始,盗墓小说诞生

  2006年时,天下霸唱要给女友讲一个吓人的故事,于是创作了《鬼吹灯》。红遍网络之后,《鬼吹灯》正式出版,曾创造了短时间内销售50万册的奇迹,也常年占据着畅销书榜的座椅。

  天下霸唱很会讲故事。《鬼吹灯》中,几名“摸金校尉”利用祖传的风水学知识及天南海北的探宝经验,以一本主人公家中传下来的秘书残卷为引,纵横天下千里寻龙,既经历了与东北深山中古墓僵尸、史前生物的生死搏斗,又体验了西域古文明遗址中的种种怪象。书中情节既惊悚又充满悬念,还夹杂着阴阳术数和考古知识。步步惊心,环环紧扣,始终吊着读者的胃口。

  也是从《鬼吹灯》开始,盗墓小说这个新名词诞生。此后,跟风者众。

  2007年至2009年前后,是盗墓小说的巅峰期。《盗墓之王》、《盗墓者》、《墓诀》、《西双版纳铜甲尸》等都拥有大批读者。而在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还是南派三叔的《盗墓笔记》。尽管近日,天下霸唱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所有的盗墓小说都是在模仿他,但在很多“盗墓迷”看来,《盗墓笔记》并不比《鬼吹灯》差。

  《盗墓笔记》故事的主人公是个杭州小伙,他带着几个人,按照爷爷传下来的战国帛书上的寻宝图,跑到山东的千年古墓里去探险……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古墓竟然有着这么多诡异的事情:七星疑棺、青眼狐尸、九头蛇柏等等。

  凭借《盗墓笔记》,南派三叔名满天下,跻身中国超级畅销书作家行列。

  评价:被万千宠爱,也被指责浅薄

  然而,市场有多火,争议声也就有多大。

  在多数传统作家和考古专业人士那里,盗墓小说始终难登大雅之堂,终归是口水小说。多年前,中国举证文学第一人岳南先生就曾如此评价盗墓小说:是个很浅薄的东西,跟厕所文学差不了多少,应该叫如厕小说才正确。

  但是,“盗墓迷”们却不这么看。他们有自己的评价:比武侠多几分想象力,比纯文学多几分故事情节,比言情多几分惊悚和悬念,比一般网络小说多几分知识含量。

  网友“小三爷”是大连一位白领,他收藏了全套的《盗墓笔记》。他认为,南派三叔的想象力、对包袱的设置以及对文学语言的运用都可圈可点。“另外,谁说盗墓小说作家不会塑造人物?三叔所刻画的这几个人物形象,无论是吴邪、张起灵还是王胖子,哪一个不是个性鲜明的?并且,他们‘铁三角’之间的惺惺相惜恰是现代人情感缺失的部分,难道这不是关照现实?”

  大连青年作家张镥雷的观点比较中立。她自己是不看盗墓小说的,但认为,阅读是很主观的事情,“盗墓小说就跟武侠小说、评书一样,喜欢就看,不喜欢也不必抨击。而且,有这么大的读者群,相信这些盗墓小说在结构、语言等方面还是有精彩的成分的。”

  思考:

  小说不是历史,

  应普及公众考古知识

  至于如何正确地理解盗墓小说的影响,辽宁师范大学考古学系主任、教授刘俊勇从一个文博工作者的角度,谈了自己的看法。

  “首先,小说不是历史,书中的情节基本都是虚构的。根据考古经验,古墓中,毒气可能有,但小说作者所描述的那些机关、暗道什么的,并不存在。另外,中国古代殡葬文化是有礼制的。比如帝王墓,西周时期,周天子是九鼎八簋,诸侯是七鼎六簋,等等。随葬品摆于什么位置也有严格的规定。所以,盗墓小说里所描写的很多墓葬不符合中国历史。当乐子看看,可以;当真就不行。我听说,还有看了盗墓小说真去盗墓的,这行为就相当可笑了。”刘俊勇说。

  而之所以会让读者信以为真,刘俊勇认为,一直以来考古工作的神秘和对公众的秘而不宣是一个重要原因。刘俊勇说:“当务之急是普及大众考古知识,让公众参与到文博工作中来。好在,有关部门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中国社科院已经成立了一个公众考古中心,南京大学也开辟了一个《大众考古》刊物。如此,才会揭去考古工作的神秘面纱,才不会误导公众。”

[作者:刘欢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