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冬至作为节日已有2500年历史 汉代官方例行放假

2012-12-20 09:40:00 来源: 齐鲁晚报 
字号  

  冬至,又称“南至”、“冬节”、“长至节”、“亚岁”,也有的称“消寒节”等,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至今许多地方仍有过冬至节的习俗,有些地方甚至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中国是世界各国中最早进入成熟的农耕社会,而且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生产技术最完备的国度,也是发明纪年历法和农时节令最早、最完备的国度。

  我们的祖先根据日月星辰天象和气候冷暖变化,在世界上最早总结出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气和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一整套农时节令、岁时节日。古往今来,人们就是根据这些节令、节日进行生产,春种、夏锄、秋收、冬藏,根据这些节令、节日过年过节,改善生活,祭祀娱乐,休养生息。

  >> 冬至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中最重要的节令之一

  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中,最重要的、标志一年四季各个季节起始和过半时节的节令、节日为“四时八正”,也就是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而在这“四时八正”当中,既是节气又被广大群众作为节日来过的,只有冬夏两季的冬至和夏至两个节令。

  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这个节气,时间在公历每年的十二月二十二日前后。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在中国所处的北半球,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阳光对北半球最倾斜,白天时间最短,晚上时间最长。过了这天,太阳光线才逐渐由南回归线向北移,白天一天天变长。冬至也是冬季中最寒冷时段的一个标志,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我国民间历来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冬至这天太阳照在南回归线上,北半球白天最短,晚上最长,所以冬至又称日南至或“南至”。然后逐渐由南回归线北移,北半球的白天一天比一天长起来,南半球正好相反。《左传·僖公五年》:“春王正月辛亥朔,日南至。”冬至之后,白日渐长。唐代孔颖达《正义》疏《易经》“后不省方”句曰:冬至一阳生,是阳动用而阴复于静也。古人认为冬至适逢阴阳交替时刻,是阴(夜)气盛极转衰,阳(日)气刚要萌生,是冬去春来的前兆,具有继往开来的意义。因此,古人非常重视冬至这个节气。

  冬至阳生。八卦中,冬至对应复卦,从卦象来看,六爻之中,上面五个是阴爻,下面是一个阳爻,这代表一点阳气开始生出来了,这是我们阳气的根本,是真阳之气。在古人看来,冬至这天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天,是阳盛阴衰的开始。在这一天,盛到极点的阴气开始衰退,一点阳气冉冉萌生,是阴阳转换的时刻。

  >> 冬至作为一个节日,至今已有2500年以上的历史

  据记载,周秦时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汉书》有云:“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也就是说,人们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