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专家:默剧演员要精通舞蹈、戏曲、哲学思想等

2012-11-19 11:23:00 来源: 辽宁日报 
字号  

  黙剧专家讲默剧

  11月16日,台湾著名默剧艺术家、台湾上默剧团创始人孙丽翠应省文联、省剧协之邀,在沈阳音乐学院艺术学院观摩厅进行讲座。微弱的灯光下,她一边讲座,一边在舞台上用肢体语言表演默剧《圆月》片段,令从未看过默剧的观众耳目一新。讲座结束后,孙丽翠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孙丽翠个子不高,略为削瘦,但她一点头,或是一转身,都透出一种力量,很吸引人。她说,默剧源远流长,早在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就有默剧,至今在欧洲还很盛行。演员在舞台上不说话,通过肢体动作进行表达,但可以发出笑声、哭声,一些情节还可以通过旁白来完成。剧情要表达严肃的题材,场景充满象征意义。演员的表演强调默契,动作、表情比较夸张,情节一般不复杂,给观众留有想象空间。

  孙丽翠说,中国有很多默剧创作题材,如她表演的《山海经》、《浮世》、《大风吹》等都取材于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等。

  默剧是表演艺术金字塔最顶尖的部分,要求演员有很高的表演能力。据孙丽翠介绍,默剧演员要精通舞蹈、戏曲、太极、书法以及中国哲学思想等,因为这些都贯穿于默剧表演中。演员在舞台上表演跟打太极拳的状态很相似,沉静、细腻、专注。默剧对观众要求也很高,观看默剧需要安静,演员表演要专注,观众观看时也要专注。在专注中体味演员的表演,达到心灵的沟通。

  谈到默剧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孙丽翠认为,默剧是重新还原到人类原始状态。她说,中华民族早就对身体有深入的研究,我们的医学、武术中都有种种迹象表明,这个学问在上古是非常普遍的。我们广博而久远的文化历史中,肢体文化非常有趣,是可以一直探讨的。比如中国早期祭天地仪式的雅乐已经失传,如今只能依稀在太极拳等传统文化中捕捉到影子,如果没人传承,就非常可惜。孙丽翠早年从欧洲回台后开始研读古文,随后创立上默剧团,与许多年轻艺术家一起工作,在排演默剧中继承渐渐流失的文化传统。

  孙丽翠24岁开始学默剧,至今从事默剧研究已有20多年。默剧演员稀少,孙丽翠的剧团共有6个人,他们都是表演艺术家,剧团一年在台湾演出10多场,也曾到上海、贵州等地演出,但大部分时间在国外演出。

  谈到默剧的发展,孙丽翠说,必须要让学习者及观众了解其层次与境界,大家才能接受它,但纯粹的默剧艺术不论在何处发展,其实很难成为大众表演艺术。要先让大众了解默剧艺术与舞蹈及话剧、哑剧的差异,默剧才能充分地发展。 

  记者/杨 竞

[作者:张中江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