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研究表明:气候灾害中,女性死亡率比男性高4倍

2012-11-08 16:36:00 来源: 中国妇女报 
字号  

  应重视消除妇女“气候贫困”

  目前,没有任何国家、没有任何明确的可量化的指标来评价生态、气候贫困,实际上它是多维贫困中最难的也是最大的贫困。因此,国际社会急需研究全球气候变化条件下的生态、气候贫困,为消除此类贫困人口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案例。

  当今,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国际社会最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科学研究表明,气候变暖对人类的生存环境构成了巨大、长远的损害,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严峻的威胁。鉴于气候变化与影响无国界,国际上成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对有关全球气候变化的现有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信息进行评估。

  应对气候变化有两个方面的重要任务,一是减缓,二是适应。一般而言,减缓取决于全球承诺和一致行动,如在国家层面的减排温室气体的集体行动。而气候适应则取决于地域间的特殊性、不确定性、多样性等。从目的和结果来看,减缓的受益方和地区普遍不具体,而适应的受益方具体、受益人明确。因而在评估气候适应和管理方面十分困难。

  应对气候变化与气候贫困的实践与挑战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适应:2007年发布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为未来的适应工作提供了指导框架。2008年和2011年国务院分别发布了两版《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行动》白皮书。除此之外,2011年,适应气候变化被首次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之中(2011-2015)。 在2008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欧盟、挪威政府和我国政府共同合作,开展了中国省级应对气候变化方案项目。2010年10月,中国各个省级应对气候变化方案已全部编制完成,并且大部分都进入组织实施阶段,中国地方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已全面推开。

  在减缓气候变化方面我国政府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但相对而言,适应更带有地方性,更现实、更难以评估和管理,因此得到的重视不够。其主要表现为缺乏必要调查,当地适应策略通常没有针对当地需求,而仅仅是对上级政策制定者的简单回应。在适应评估和规划中,人们主要关注大型、集中的技术措施而与地方实际脱节,这样并不会减少被边缘化的、面临高风险的群体的脆弱性,即贫困人口特别是妇女的脆弱性。

  贫困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发展现象,其核心是能力、权力和福利的被剥夺。贫困不只是收入的贫困,还包括人类教育贫困、健康贫困、知识贫困、信息贫困以及生态贫困等。事实上,我们往往只关注减少收入贫困,而忽视了其他的贫困,特别是消除在全球气候变化条件下的生态贫困和气候贫困人口。

  从我国30年的减贫实践来看,减少收入贫困人口相对比较容易,而消除气候贫困人口是最复杂、最困难的。这是因为气候贫困有着突发性、灾害性的特点。用传统的数学评估方法、统计方法和监测方法不能识别、描述其变化规律,比如不能描述自然灾害何时发生、怎样发生、在哪些地区发生、发生频率如何,以及灾害直接或间接对贫困人群产生怎样的影响等。即使有了气候变化受害人口数量统计,我们也不能确认哪些原因是气候变化(如自然灾害)致贫的关键因素。因而气候贫困人口不仅未被国家统计局所统计,也被决策者所忽视。另一方面,解决气候贫困人口难度极大,气候变化既是产生直接气候贫困的主要原因,又是产生间接气候贫困的重要原因。

  据统计,从1980年以来,已有6500起与气候相关的灾害。预计到2015年,全球气候危机影响的人数将增长54%,即达到3.75亿人。目前,没有任何国家、任何明确的可量化指标来评价生态、气候贫困人口,所有的国家和地区统计体系都没有反映其规模大小、地理分布、贫困特征。实际上它是多维贫困中最难的也是最大的贫困。所以消除气候贫困是国际社会难以解决却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消除气候贫困中纳入性别视角

  应该看到,在气候灾害中,女性的死亡率远远高于男性。特别是贫困妇女的生活和生计比男性更依赖周边的自然资源,也更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冲击。因此,妇女在全球气候变化中所受影响的特殊性迫切需要关注和重视。联合国妇女发展署研究表明,导致自然灾害发生时男女死亡比例为1∶4有四种原因:一是技能培训缺失。灾害发生时,男性比女性掌握了更多的逃生技巧;二是社会角色使然。妇女一般在家做家务照顾孩子,灾害发生时,不容易逃生;三是性别歧视造成。灾害发生时,人们一般会先救男孩;四是信息共享不足。妇女在中午和晚上要做饭,而男人可以在该时间段通过看电视获取信息。基于此,目前国际社会急需研究全球气候变化条件下的生态、气候贫困,为消除此类贫困人口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案例。

  为此,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特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调研评估以社区为单位的气候适应知识,创建适合当地需要的科学知识网络。应该把科学和技术创新转化为实际、可操作且与当地相关的信息,确保这些信息能够方便实践者和农民使用;针对农业女性化的实际,运用社会性别敏感的参与式技术传播手法为农民有效提供更多的当地信息和建立学习网络。

  第二,开展跨领域研究。适应需要和其他社会发展领域的研究者共同合作,以解决如贫困、经济差距、区域不平衡发展、生态和灾害管理问题。同时,还需要有针对性的研究,例如当地适应的障碍是什么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障碍等。

  第三,针对气候变化不是孤立存在的现实,应采用综合分析的手法,将与气候相关的风险和机遇放在更大的发展背景下加以评估。因为气候变化可以使其他生存因素加剧(如市场准入、保险、基础设施、技术和知识、健康、灾害管理等),这些因素使得贫困人口处于更加脆弱的境地。因此,在分析气候变化对大众影响的过程中,应具有社会性别敏感,以便妇女更有效地参与社区层面的决策过程。为了确保政策有效、对粮食生产者可行,并且适应策略在社区层面能够得以实施和加强,应积极促进政策制定者、研究人员和相关专家和当地社区之间的交流。

  第四,制定在农业领域减缓和适应的框架。在农业领域开发、整合减缓和适应的项目,增强应对气候冲击和变化的弹性,以帮助脆弱人群特别是妇女利用全球、区域、国家和地区层面的公共平台开展相关对话。(赵惠燕)

  (作者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教授)

[作者:张志刚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