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山东重工董事长谭旭光:实体经济需要资本助力

2012-11-06 08:50:00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字号  

  对于企业发展的好与坏的判断标准,谭旭光有个观点:“看企业不是看繁荣期,而是在经济萧条期时看谁是强者,世界五百强都是在经济萧条中发展壮大的。繁荣期大家都在发展壮大看不出优劣来,当经济萧条的时候,对于有优势的企业,那就开始进行战略并购重组,聚集优势资源,就成了企业巨无霸。”谭旭光认为,经济危机是个市场手段,也是企业进行兼并重组一个非常好的时机,在经济危机中资源都向优势企业集中,这是好事。

  从重组收购湘火炬开始,山东重工潍柴集团在对外的并购中都采用现金方式,几乎没有从银行贷款。对于这一点,谭旭光认为,潍柴集团实施海外并购不是依靠财务杠杆。财务杠杆是靠高额的银行借贷,是给银行打工。

  据悉,从潍柴动力(02338.HK)在香港上市一直到去年,潍柴集团一共赚了300多亿元的税后利润。除投资150亿元建设工业园,还有100多亿元一直放在银行里没动。“并购德国凯傲集团,我们完全是用的活期存折进行并购,并购资金完全是企业自有资金。我毫不夸张地讲,凭我们现有的资金,再并购一个凯傲也没有问题!”谭旭光豪迈地说。

  作为屡战屡胜的全球并购实战家,谭旭光有成功秘诀:关键是组建一个具有国际水平的资本运作团队,这个并购不能踩到“地雷”。“外国公司跟中国人谈判时经常埋‘地雷’,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失败,就是这些‘地雷’造成的。我们这几年在这些方面还是积累了不少经验,世界前五大银行、前五大基金,我都与他们谈判过,在相互博弈中学到了好多东西。”

  海外并购的最大困难是文化

  谈起海外并购,谭旭光认为最难的还是文化融合。谭旭光在与法拉帝团队第一次见面时,向他们讲了潍柴集团“责任、沟通、包容”的企业文化理念,法拉帝说它非常认同“沟通、包容”文化,却把“责任”省略了。他们认为自己的利益就是第一责任。

  虽然已并购多家海外企业,经常在国外出差,但谭旭光依然不适应吃西餐,每次去欧洲都拎着一大包方便面。但比饮食更大的差异是文化,包括语言沟通、生存环境、思维行事方式等,文化的整合既困难又重要。

  “文化融合不是一种文化兼并另一种文化,而是共同提炼出适应集团全球化发展的新文化。”谭旭光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谭旭光说,海外并购必须得有人才。为此,山东重工潍柴集团这几年引进了近百名海外人员。“我们要在5年内,使各级管理团队中的国外人才达到20%,那时我们的团队才是一个真正的全球化管理团队。”

  “买设备不如买技术,买技术不如买人才”, 谭旭光面向全球大规模引进高端人才,组建通晓海外背景、熟悉国际行业规则的专业化引才团队,瞄准世界排名前三位的企业总部、技术研发中心和行业顶尖人才聚集地,进行专业化、经常化招聘。先后从美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引进海外高端人才68名,其中4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9人入选山东省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同时,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利用集团内博杜安、法拉帝等海外产业平台,实现海外人才的团队化引进,2010年一次聘用了26名法国高端人才。

  根据集团战略需要,山东重工为每位引进的高端人才量身搭建事业平台,提供重要职位、组建专业团队、配置优质资源。山东重工潍柴集团投资20亿元,建成了国内一流水平的全球研发中心,专门成立新能源、电控、动力总成等7个前沿技术研究所,全部由海外高端人才担任学术带头人。加拿大籍华人硕士李大明,目前担任电控技术研究所所长,他带领近百人的研发团队,成功开发出国内首款高压共轨电控系统ECU,打破了我国发动机电控核心技术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这也最终成了我们自己的核心技术,我们这次并购凯傲集团,拿过来的专利就有400项,更厉害的是具有30年以上工作经历的研发人员就有100多位。”

  对于在研发投入上的这笔账,谭旭光算得是相当清楚:“企业运营是个组合拳,如没有技术国际化,就达不到营销国际化。”

[作者:何敏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