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新华视点:银行卡“换芯”为何走样?

2012-11-05 14:36:29 来源: 新华网
字号  

    新华网广州11月5日电(“新华视点”记者王凯蕾、毛一竹)鉴于克隆银行卡盗取存款发案率高居不下,新华社“新华视点”今年8月播发了《卡没丢巨款“飞”了——谁该为“克隆卡”盗刷埋单?》稿件,披露一些持卡人由此引发的资金损失。

    之后,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等国有大型银行相继公开表示,将按照国家部署,全面开展免费更换芯片IC卡业务。

    然而,记者追踪采访发现,一些商业银行借“换芯”之机要求持卡人开办新卡,更换芯片也搞所谓的VIP优先,忽视持卡人的安全要求。

    借机牟利--变“换卡”为“开卡”

    国内通用的银行磁条卡,由于技术落后、容易复制,会被犯罪分子利用盗取存款。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已淘汰磁条卡,将其升级为无法复制的芯片IC卡。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推进金融IC卡应用工作的意见》,我国商业银行陆续发行金融IC卡,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相继公开表示将开展银行卡“换芯”业务。

    按照有关部门规定及商业银行的承诺,银行卡“换芯”为免费业务,成本应由发卡行自行承担。相关持卡人只需携带身份证及旧卡,即可办理“换卡不换号”的“换芯业务”。

    然而,记者采访发现,部分银行故意“狸猫换太子”,将“换卡”变成了“开卡”——客户要想升级为芯片卡,必须另行开户办卡,缴纳开卡费和年费,原来的磁条卡可以继续使用,或者注销。

    在提供“换芯”服务的多家商业银行营业点,当顾客提出更换芯片卡时,多数客服人员表示必须重新开卡,并收取15元至30元不等的费用。

    在工商银行广州公园前网点,前来换卡的杜豪表示了空欢喜一场的失望和愤怒。他说:“我常用的就是工资卡,它捆绑了房贷车贷、保险、股票基金交易、水电煤气费、手机费、有线电视费等资金往来,怎么可能说注销就注销?借机要求客户办新卡,这不是明摆着折腾人、糊弄人嘛!”

    “换卡”变“开卡”,一字之变,银行从“支出”变成了“收入”,本该免费的“换芯”服务变成了“牟利”行为。如广东工商银行,截至2012年9月,磁条借记卡超过3500万张,按照每张芯片卡收取15元工本费计算,银行将收入5亿多元。

[作者:杨婷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