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逢节促销"陷阱"多 工商提醒谨防赠品以次充好

2012-11-02 15:13:00 来源: 齐鲁晚报 
字号  

  时下的打折、返券、抽奖、送赠品等促销手段已随处可见,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成为商家聚拢人气、吸引眼球的销售旺季,然而这些促销活动的真真假假,却叫人难以分辨。工商部门提醒购物促销小心陷阱。

  陷阱一

  赠品以次充好拒“三包”

  节日期间,各大医药超市都开展了场面宏大的促销活动,龚先生也趁此机会购买了2盒某品牌大肚子减肥茶,每盒299元,商家还赠送了一台价值298元的水宜生微电解制水器。龚先生经过查询防伪码发现该赠品是假冒伪劣产品,要求商家按照假一赔十的承诺进行赔偿,商家却以赠品不享受“三包”为由拒绝退换和赔偿。

  工商人员表示,赠品也是商品,也享有“三包”服务。消费者参加促销活动取得赠品时,应及时向商家索要赠品的保修单据,一旦赠品出现质量问题或假冒伪劣情况,消费者不要忍气吞声,应持凭据依法维权。

  陷阱二

  返利返券套空消费者

  一家店铺贴出了这样的优惠信息,“单张购物小票满100元可使用25元折扣券一张,200元可使用50元折扣券一张,以此类推。”走进店内,记者咨询了导购小姐。该销售人员告诉记者,该券是现买现送。比如所需物品共值200元,那么便可领一张50元的折扣券,然后下次消费便可便宜50元。可是如此一来,你要获得更多的折扣必须二次消费,仔细一算,其实还不如直接打折划算。

  对此,工商提醒,促销旺季,购物要做到货比三家,如今网络十分发达,通过查询网店即可充分掌握商品和服务的实际价格信息,比较是否能真正得到实惠,防范价格欺诈,避免落入经营者设下的循环消费圈套。

  陷阱三

  独揽“解释权”属霸王条款

  节前,走在各大商业街、商场,总能看到各种琳琅满目的促销广告。但不管是“买一送一”、“满百送精美礼品”,还是“一元抢购”,商家总是不断地通过此类广告诱惑消费者前来购买,然而伴随其后的“解释权归本店所有”,却又使这些让利全由经营者说了算。这就意味着商家销售的产品、提供的服务,都偏倚于经营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

  记者从法律人士处获悉,商家的解释不能与法律相抵触,逃避自己法定的维修、换货、退货义务的这些解释行为是无效的。活动进行之前在广告或宣传页上一定要把与活动相关的内容详细介绍清楚,不得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

  工商人员也提醒消费者,类似“解释权归本店所有”等消费条款纯属霸王条款,商家的这种做法相对于直接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有很大的隐蔽性,但其侵害的范围更大,消费者如遇此类条款可向工商部门投诉举报。

[作者:黄楠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