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旅英画家胡东放与《中国画黑白体系论》

2012-11-02 15:11:00 来源: 海内与海外 
字号  

  在当今推进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热潮中,海外华人同样踊跃,新近由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画黑白体系论》,就是旅英中国画家、文艺理论家胡东放为弘扬中国画而精心打磨了20余年的一部理论力作。

  胡东放是一位出自黑龙江省的文艺理论家,毕业于黑龙江大学,早在1985年,他就曾在《美术》杂志上发表过《后期印象派析疑》、《西方现代派绘画的哲学观》等文章。1991年,他第一版25万字的《中国画黑白体系论》由北京的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他在书中第一次提出了中国画是一个“黑白体系”的学术观点。1993年该书曾再版;而1994年在英国举办的名为《中国画之本质》的国际大型理论研讨会上,胡东放曾就这一新理论作了《中国画黑白体系简论》的专题发言;同年,美国著名的《政治、文化、社会》杂志发表了他的《中国画黑白体系的哲学起源》一文,这两次是“中国画黑白体系”的提法第一次见诸于国际学术界。他旅居英国十多年,一直从事油画创作和文艺理论研究,曾在伦敦获得过最佳画作奖。

  正像胡东放在第一版序言中谈到的:著书的初衷,是“为中国画这一伟大艺术创立和发现理论体系”。在1992年旅居英国后,更直接地体会到了包括中国画在内的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难度:他谈到曾在一本《亚洲神话》的英文书籍中,看到阴阳这种中国的哲学理论与“八仙过海”、“嫦娥奔月”、萨满教传说等作为神话排在一起。而在英国近年出版的一本《世界一百幅伟大绘画》中,里面选有四幅日本画,却没有一幅作为日本艺术摇篮的传统中国画。这些现实都成为了他弘扬中国画的某种动力。由此,他以几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在国外不断地对“黑白体系”的理论进行学术上的梳理打磨,而该书的新版也终于在去年他作为海外特邀嘉宾出席全国第九届文代会期间问世。

  对于“黑白体系”,《人民日报》一篇书评做了精炼的概括:上最显著的特征也足以确证这一点。

  在论证“黑白体系”中,胡东放通过对视知觉基础、材料、画理、技法、哲学、色彩、宗教、书法、内容和题材、样式、笔墨、空白、气韵和意境等14个方面的结构严谨和系统全面的逻辑分析和论证。

  此外,我们还应看到,人们常说中西方绘画是世界两座伟大的高峰,而这种理论在“黑白体系”中得到具体的学术佐证,中国画的主导体系为“黑白体系”,西方绘画为“色彩体系”,这更从学术层面上确定和解释了世界史上这两大系统绘画之间学术上的本质差异和出发点。这种理论研究的意义上是双向的。正像运用西方绘画的“色彩体系”可以更好地作为中国画的“黑白体系”定位的参照一样,中国画“黑白体系”的研究成果对西方绘画的“色彩体系”和视觉艺术基础理论的研究认识上也有相应的重要性。

  胡东放不仅是艺术理论家,他也时常在伦敦的泰晤士河边作画。他的油画曾在英国的数次绘画展览上获奖。

  对这本前后写了近20年的书我不禁想到:在现今“时间就是金钱”口号已如此流行的年代,胡东放何以能有如此的耐心和定力去长年面壁于那些艰深冷僻的学术领域呢?

  或许在他2007年出版的画册自序中的一段话就是答案:“对我来说,在流逝的大江边作画是心灵的慰藉,是灵感的盛筵,是伊甸园幻影中的小憩,是静美的哲理和空清的禅悦,是丝丝缕缕思乡的淳梦,是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红尘和岁月的咏叹和遐想,是对悬在金币和自我之上的那些更伟大、更壮丽的存在的尊重和认知,是对人类文明与自然的完美和谐这个天人合一的东方最高理想境界的呼唤与祝愿。”

  弘扬中国画,正是他“悬在金币和自我之上的那些更伟大、更壮丽的人生和事业。” (□文/肖之白)

[作者:杨凯淇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