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香港创意馆职员黄缈诗:没有理由不感恩生活

2012-11-02 11:41:00 来源: 人民网 
字号  

鲤鱼门创意馆还没建成之前,黄缈诗就在这里做义工。(陈典 摄)

  编者按:

  一百个人眼中,会有一百个香港。

  最能讲述香港故事的,是普通的香港人。他们用酸甜苦辣书写人生,丰富香港。一个个鲜活的香港草根,是香港社会最简洁的素描。

  人民网特别策划推出“走近香港草根”系列报道,旨在通过这一群体的人生故事,向广大网友展现一个真实的香港。敬请关注。

  周日下午,香港人眼中的Family Time(家庭时间),却是黄缈诗一周最忙的时候。中午匆匆吃完盒饭,开始接待“戏棚文化”班第三期学员,收学费、填单据、指路,一切有条不紊。下午四时黄缈诗还要出门带导赏团参观。

  黄缈诗在香港赛马会鲤鱼门创意馆做项目统筹,导赏、策展、行政、公关全是她一人负责。馆里除了老板和她,还有一位清洁工,有时候清洁工不在,黄缈诗还要打扫卫生。黄缈诗说:“在这里工作很开心,老板对我很好,每天都可学到新知识,还可以认识很多有趣的人。”

  “天天给不同的人讲香港历史,是一件多么好的事情!”

  香港赛马会鲤鱼门创意馆是一座小型博物馆,位于观塘区东南面,毗邻魔鬼山和酒湾,这里曾是一所海滨学校,现改建为东九龙地区的文化艺术中心。这座白色三层小楼与蓝色海岸线相连,墙上保留着“海滨学校”四个大字。进门是海滨学校校史廊,展示曾经辉煌一时的村校文物。最特别的是一楼的玻璃屋顶,印有明朝“粤大记”有关鲤鱼门的地图。天气好的时候,阳光从屋顶直射下来,鲤鱼门地图就倒映在地面,给人以奇特的美感。馆内还设有陶艺室、视觉艺术工作坊、咖啡厅、中央展厅,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第一次去香港历史博物馆的经历,似乎注定了黄缈诗的人生轨迹。她还记得那是小学四年级,看到三万年前的香港只有一些岛屿上的先民,后来也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捕鱼产盐之地。随着时代的变迁,香港成了自由港,并逐渐转型为今天的国际金融中心,她被香港历史深深地吸引。“当时我就想,要是能在博物馆工作,天天给不同的人讲历史,那该多好啊!”在创意馆还没对外开放之前,黄缈诗就在鲤鱼门做导赏员,从义工到兼职再到全职,在博物馆工作的梦想终于实现。

  黄缈诗从香港树仁大学英文系毕业后,进入一家外贸公司做产品开发,一做就是七年。“七年前的工资比现在还高,但我做得不开心,感觉每天的工作没什么意义,心底的声音告诉我要做自己喜欢的工作。”一年多前,为了理想,黄缈诗毅然辞职,用积攒多年的工资来到香港中文大学读文化研究课程,白天在文化艺术机构做兼职,晚上上课。因为做义工时表现出色,黄缈诗的勤奋上进和对艺术的热爱得到了创意馆馆长高宝怡博士的赏识,让她在创意馆先做兼职,后来成为全职职员。

  “除了工作就是学习,偏偏都是我最喜欢的事”

  这天下午四时,导赏团准时达到鲤鱼门创意馆。天后庙、魔鬼山,黄缈诗已经不记得去过多少次了。这次导赏行程中多了一个新目标:1983年废弃的陶瓷厂。通往陶瓷厂的小路弯弯曲曲,只容得下一个人,废弃的陶瓷厂已经被树和杂草包围起来,蚊虫肆虐。黄缈诗走在最前面为大家开路,一路上还叮嘱参加者小心。从陶瓷厂到海岸线的最南端,黄缈诗对鲤鱼门的历史如数家珍。不知不觉天色已黑,游人渐渐散去,潮水拍打着海岸,黄缈诗回到创意馆,吃了一个面包继续工作。她似乎有用不完的精力,晚上的她跟下午2时的她同样精神饱满。

  “在别人眼里这就是苦差事。博物馆刚刚开始都这样,资金不充裕,缺人手,上司比我还辛苦。我以前在大型的文化艺术机构也做过,感觉就像一颗螺丝钉,每天按部就班地发邮件、写材料,是比现在轻松多了,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我现在要做导赏、策展,接待媒体,有时候还要给客人冲咖啡,每天都可以学到新知识。高博士也给我很多机会,我还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政府高官做过导赏。”黄缈诗一谈起工作就满怀激情。

  鲤鱼门创意馆逢周一闭馆,这一天就是黄缈诗每周唯一的休息时间。但她并没有闲下来,工作之余,黄缈诗还兼读香港中文大学文化研究的硕士课程。每周二和周五下午五时十五分,老板会让黄缈诗提前下班,她带上一块面包,就匆匆赶去上六时四十五分的课。黄缈诗读的是Part-time课程,要求两年时间修完八门课,其他要求跟Full-time学生一样,所以每到期中期末的时候,黄缈诗就忙得不可开交。她还记得今年5月2日,创意馆正在筹备“戏棚文化展”,时间刚好和一门课的期末论文相撞。她白天和老板布置展览,晚上索性留在展览厅赶论文,两个通宵的奋战终于顺利交稿。一年下来,黄缈诗两门功课拿A。“我的生活很简单,除了工作就是学习,偏偏都是我最喜欢的事。学到的知识可以运用到工作上,工作中的疑问可在学校得到解答。小时候去博物馆就一直在思考为什么展品会这么摆放?如果换一个方式呈现会么样?这些都是在中文大学上课才明白的。”

  “我没有理由不珍惜不感恩现在的生活”

  黄缈诗开朗热情,鲤鱼村的每个人她几乎都认识。她远远地朝海鲜酒家的店员挥手喊“忠哥!”,对卖鸡仔饼的老奶奶说“阿婆,今天生意怎么样啊?”仿佛已经在鲤鱼村住了多年。

  “你怎么这么开心?”

  “我每一天都充满感恩,可能生来就是这样的人,后来遇到两位老师,我更加感恩现在的生活。”

  鲤鱼门创意馆高宝怡博士是黄缈诗的上司。黄缈诗悄悄告诉记者,老板嫌她嗓门大,准备把她训练成淑女。黄缈诗说:“在哪里能找到这么好的老板?什么都教我,很为我着想。如果没有高博士,我也没有机会来博物馆工作,我很珍惜现在的工作。”

  黄缈诗说,曾经有段时间她和家人关系不好,搬出去住了很长一段时间。香港中文大学陈泽蕾老师是第一个劝她回家的人。她还记得,当天晚上下课已经九点多,她拉住陈泽蕾老师讲了很多心事,老师听完第一句话就是“赶紧回家。”并开导了她一个多小时。黄缈诗说:“陈泽蕾老师很豁达,她告诉我放开怨恨和不开心的记忆,用另一个角度看世界。她说我们现在走的每一步路都是前人铺好的,我没有理由不珍惜不感恩现在的生活。”策划:人民网驻香港记者 史江民 李海元 作者:陈典

[作者:陈典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