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摘要】高乃则,在府谷和榆林的大街小巷,几乎每个人都能讲出这个“陕北首富”的过往:早年,在府谷县二道街卖豆腐、开推土机,后来用所有积蓄买下一座煤矿,现在有10多个矿。
“按说,他还是我叔呢,可人家现在是有钱人。”在年轻的高明眼里,像高乃则这样的“有钱人”给当地人盖别墅、送电器是“理所当然”的,“他们当年跟我父亲一样,不是种地,就是开车。只不过,后来他们买了矿,发了财”。
但是,在府谷县委宣传部副部长何乃平看来,近几年来,当地煤老板频频捐款社会公益的行为,正是“府谷精神”的体现。
何乃平称,自2007年以来,府谷县启动实施“双百帮扶工程”,促成了176个工矿企业结对帮扶165个村组,“十一五以来,府谷的民营企业家已经累计捐资39.79亿元,用于改善该县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支持民生”。
“民营企业家捐赠行为都是自己主动的,也互相感染,政府只是起了一个引导的作用,让全县人民都享受到发展成果。”何乃平说。
按照府谷县规划,到2015年,当地的原煤产量将突破1亿吨,煤电化载能工业实现总产值1500亿元,县域经济竞争力进入全国前50强。
“一下子把钱都给了我们,以后煤挖光了怎么办?”老张说很担心自己孙辈的未来。
王家新窑村位于府谷县大昌汗镇东部,为村上张三沟煤矿所帮扶。 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