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九旬历史教授忆修美国史:冲破禁区研究战后美国

2012-09-03 16:59:00 来源: 中国教育报 
字号  

  呵护学生的思想自由

  为了尊重学生的学术观点,刘绪贻时常站在风口浪尖上,接纳别的老师不喜欢的学生,并倾囊相授。

  在刘绪贻眼里,年轻人可以帮助他了解时代的脉搏,“使我不至于因为年老而落后”,“我总是鼓励他们要坚持独立的思想和人格,做有益于社会甚至人类的人”。

  “刘老虽没有成为博导,但这些年接受他指导的学生无数,不分校内校外,只要有求教于他的学生,他都热情接待,孜孜不倦。”武汉大学教授谭君久说,自己也曾是一位深得刘老多方指导的“编外学生”。

  这些年轻人大部分也成了他的忘年交。自1947年回国到武大任教,半个多世纪来,从刘绪贻手中走出来的青年才俊不在少数。倾囊相授、惜才重才、关怀备至,他们既是师生,更似朋友。时至今日,刘绪贻仍笃念门生,故旧不忘,时常通过电子邮件与年轻学者保持联系。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这是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所言。刘绪贻对此观点深表赞同,“思想应该诞生在学生心里,教师仅仅应当像助产士那样办事”。

  或许是因为长期研究美国历史的缘故,刘绪贻身上蕴藏着一种美国式的自由民主思想。对于弟子们的选择和思想观点,刘绪贻始终保持着开明宽容以及十分尊重的态度。

  “自由实可贵。每个人是一个个体,每个人都应该有思想的自由与独立,作为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但不能扼杀学生思想的自由。”为了尊重和维护学生的学术观点,刘绪贻时常站在风口浪尖上,为维护学术自由积极奔走疾呼。

  一次,弟子蒋劲松的硕士毕业论文中一反当时“劳联是跟着政府走的落后工会”的普遍观点,详尽论述了劳联在美国进步运动中起的积极作用,但这篇论文的观点在答辩老师中存在极大争议,被拒绝通过。可刘绪贻却不以为然,“虽然过去中国、苏联对劳联一直有看法,但是蒋劲松的观点也说得通,他能自圆其说就应该通过”。

  在随后的教师会议上,刘绪贻更是力排众议,秉持学术自由的思想,争取使学生思想的火花得以绽放,最后论文有惊无险地通过了导师审核。而这件事也深深影响了日后走上学术道路的蒋劲松。

  刘绪贻的学生中留在武汉大学执教的不多,赵林便是其中之一。作为如今武大“四大名嘴”之一的知名哲学教授,赵林对刘绪贻充满了感激,时时以“恩师”尊称,并且逢年过节必登门探望。

  如此恩深似海的师生情,当今已不多见。1980年,正在武大读书的赵林因“潘晓讨论”名震一时。当时思想异常活跃的赵林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上公开发表了一篇题为《只有自我才是绝对的》的公开信,其不合时世的观点给赵林惹上不少麻烦。一年后,自幼喜欢哲学的赵林报考武大哲学系的研究生,且考分领先。但哲学系却以“政治表现不合格”为由拒绝录取,无奈赵林被调剂到历史系,之后他又因冲撞导师而被开除。关键时刻,开明的刘绪贻接纳了他。

  “赵林非常聪明。”刘绪贻提起当年那个喜欢惹事的年轻人,仍不禁微笑,“因为聪明所以调皮,不太尊重老师的意见,不过我对这方面看得比较开。”接纳为弟子后,刘绪贻希望风波过后的赵林能够潜心学术,脚踏实地做学问。

  当年的毛小子如今已经成为武大知名的教授,作为武汉大学“四大名嘴”之一,他是开讲座最多的老师,也是人气最旺的老师。刘绪贻对此颇感欣慰,指着书柜里长长的一排书说:“你看,他的书都送给我了,好多本啊!”(记者 程墨 实习生 王小占)

[作者:肖媛媛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