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军队良好形象
随着我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世界聚焦中国、中国影响世界的效应不断显现。同时,在国际舆论中,对我军力发展的误解误读依然存在,各种“妖魔化”中国军队的报道不时出现,塑造我军良好国际形象面临艰巨挑战。只有从战略和全局出发加强公共外交工作,积极主动与外国媒体和公众沟通交流,才能争取更多理解支持,为军队建设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
高层军事交往权威性强、影响力大、关注度高,是开展公共外交的重要平台。军队领导人在出访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土耳其、新加坡等国期间,利用参访外军院校和著名智库、出席国际会议等机会,发表公开演讲,介绍国防政策和军队建设情况;与外国国会议员、外军普通官兵、二战退伍老兵等座谈交流,接受各种形式的媒体采访,积极做好增信释疑工作。这些活动展示了我军领导人的外交风采,彰显了中国军队的开放与自信。
在信息时代,话语权决定主导权,传播力决定影响力。针对甚嚣尘上的“中国军事威胁论”,中国自2002年以来先后发表5部《中国的国防》白皮书。为更好地向世界说明中国军队的有关情况,中国于2007年设立国防部新闻发言人,2008年首次举行军队新闻发布会,2011年建立国防部例行记者会制度,及时发布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大信息,积极就涉军敏感问题回应舆论关切,扩大了我军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多次安排外国记者赴部队院校参观采访,组织军队专家学者与西方主流媒体资深编辑、意见领袖坦诚交流。媒体纷纷反映,中国军队展示出更加开放透明的姿态,当涉及中国国防安全和军队建设的重大事件发生时,越来越能及时听到来自中国军队的权威声音。
文化传播具有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特点,在公共外交中具有重要作用。我军通过组织文体团组赴外交流、仪仗队参加外国庆典、召开《孙子兵法》研讨会、制作反映中国军队风采的外宣品,利用海军舰艇出访、医院船赴外执行医疗服务任务、举办国际学员周等渠道,主动介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进军事文化,在互动交流中拉近彼此距离,增进了外国公众对我军的了解和认同。
四、为维护世界和平发挥重要作用
强大的人民军队,不仅是我国和平发展的基本保障,也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新世纪新阶段我军肩负的历史使命,赋予了军队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崇高职责,明确了军事外交工作的光荣任务。
十年来,中国军队参与国际和平与安全事务的领域之广、力度之大、成果之丰前所未有。我军认真践行和平发展、和谐世界、新安全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迄今与22个国家的防务部门和军队开展了机制性战略磋商和防务对话,着力增进军事互信,积极维护国际和地区和平稳定;派出维和官兵近2万人次,参加15项联合国维和行动,使中国目前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迄今连续派出12批海军舰艇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为4700余艘中外船舶提供护航,维护了国际海上通道安全;以军队官兵为主组成的国际救援队,先后9次赴受灾国执行救援任务,多次派出医疗、防疫、直升机等军队专业力量参加国际灾难救援,向26个受灾国提供紧急人道主义物资援助;海军医院船出访亚非拉9国,为当地民众提供医疗服务达3.2万人次;向22个国家提供扫雷援助,帮助消除战争遗患等。这些行动赢得广泛国际赞誉,展示了我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我国是致力于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军参与国际和平与安全事务,充分体现了中国外交的独特风格和军队建设的实践特色。中国军队严格按照《联合国宪章》和相关国际准则,组织实施涉外军事行动,充分尊重当事国主权和意愿,坚持平等协商,不强加于人,不干涉别国内政;奉行开放合作的理念,积极与各方就影响国际和平与安全的现实问题进行磋商,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开展务实合作。与历史上强国崛起时寻求武力扩张不同,中国军队“走出去”的目的是和平的,方式是合作的,效果是共赢的。参与国际和平与安全事务已成为中国军队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军建立完善了国际维和、灾难救援、海上护航等制度机制,组建了相关任务部队,加强了针对性训练,注重统筹部队建设和参与国际安全合作的关系,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履行国际义务。
回首过去岁月峥嵘,展望未来重任在肩。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仍将面临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军队现代化建设任务十分艰巨,军事外交工作必须自觉服从服务党、国家和军队工作大局,继续深化对外军事关系,不断拓展务实性合作,注重理论研究和战略谋划,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进工作创新,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钱利华 国防部外事办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