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屋的一角放着一张书桌,黄维金经常在这里做些文案工作。
书屋位于村子中央,这是黄维金自家的房子。
书屋里的书架上分门别类地摆着各种书籍、杂志。
黄维金正在整理书籍。
记者杨璐/文 记者杜文蕾/图
初夏的禄劝县翠华镇星庄村委会官庄村,半闭着眼的太阳斜斜地挂在头顶,并不刺眼。因为连续3年干旱,坝子里几近三分之一的土地被闲置,余下的水稻也因为缺水而推迟了栽种时间。好在终于迎来了雨季,不时能看见村民骑着摩托穿梭在坝子里,边兜里满是绿油油的秧苗,晃眼都是迟到的绿油油的生机。
穿过仅容一辆大车通行的村间小道,掠过满目的油绿,就能看见黄维金和他的文化室。
这是一座三层小楼,140平方米左右的底层被整个打通,安置下8张大小不一的桌子、6个高低不等的书柜、十几把造型各异的椅子、一台不新不旧的彩电和6000多册厚薄不同的图书。墙上,既有雅致的李白《将进酒》,也有通俗的《老年颂歌》和中外著名人物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靠近大门的一侧,几十张展现村子自然风光、村庄布局、砌墙体、修整道路等乡村生活的照片被整齐地粘在白色的展板上,俨然成了一面照片墙,尽管其中有些已经略微泛黄;6000多册已经卷了角的图书被分成综合类、科技类、少儿类、文化类、政经类等5个大类,整齐地放在书柜上。特别的是,还多了古今中外名著、政治历史小说、党员政治学习和“三农”知识等几个专柜;用粉笔写着通知的小黑板从桌子后面隐隐露出了头,刚烧好的开水和一字排开的玻璃茶杯冒出阵阵热气……
正在忙着给大家泡茶的黄维金站起来,红色短袖T恤、黑色长裤,朴素而干净,稍微有些白发,却精神矍铄。
全家出钱
15万元建起文化活动室
“我们很支持爸爸的想法,希望能够通过建这样一个文化室来恢复昔日村中那种想读书、爱读书的风气。”黄维金的孩子们说。
黄维金小小的书桌已经很是陈旧,笔缸、英雄牌墨水、浆糊、压桌子的玻璃面板……一切都透着浓浓的怀旧味道。而透过书桌上的玻璃板,除了发色有些变白,照片里年轻时代的黄维金确实和如今没有太多变化。
的确,在禄劝县城生活了近16年之后,做过小学校长、中心学校校长,官至县教育局教育科科长的黄维金最终还是没能忘记自己的“农民”身份。2007年10月,在经过百般努力之后,黄维金终于得以提前一个学期退休,回到老家——距离禄劝县城25公里的翠华镇星庄村委会官庄村。“农村平时没什么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农民的文化生活也比较单调枯燥。所以,我就想办一个农村文化室,一方面可以改善和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让他们在业余时间有个娱乐场所,另一方面,学生在节假日、寒暑假也有个看书的地方。”
在这个有着200户人家、近1000人口的大村落里建一个文化室,是黄维金长久以来的梦想。“离他退休还有四五年的时候,我们就经常听他念叨,退休之后一定要回去搞一个文化室。”因此,当黄维金真的开口向子女“借钱”盖房子的时候,大女儿黄祖芳并没有太吃惊。“我记得我们小时候,村里的学校教学质量和学习风气都特别好,考上中专、大学的人数在全镇都是最多的。但后来,一股新的‘读书无用论’开始在村子里弥漫,再也没有了当初那种读书的氛围。”在大环境的熏陶和父亲的影响下,黄祖芳兄妹4人均是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女儿、女婿6个人也都子承父业,全部从事教师工作。“所以,我们很支持爸爸的想法,希望能够通过建这样一个文化室来恢复昔日村中那种想读书、爱读书的风气。”
在4个子女的支持下,当时仅有2890元退休工资的黄维金倾其所有,终于凑够了盖房子需要的15万元钱。从县城回到官庄村的第二天,他就动手拆除了破旧的老宅,在原地盖起了一座三层小楼。其中,面积接近140平方米的一层被黄维金选定作为文化活动室的所在地。
2008年春节,官庄村文化活动室正式在这里挂牌成立。
众人支持
小书屋发挥大作用
农闲的时候,村民都会聚集在这里看报读书;周末、寒暑假,书屋就成了村里中小学生最爱去的地方。
2012年6月1日下午,官庄村文化活动室里,几个上了年纪的老人安静地坐在各个旮旯里,喝着茶、抽着烟、翻看着报纸和杂志。就算发觉有人在旁边,也只是淡淡地抬头看一眼,很快便又埋下头去……在他们身后,是6000多册图书、十几种类型的杂志和将近400张光碟——这样的藏书量,比得上城里一个小型图书馆的规模了。
然而,时光回溯至2008年,刚成立的文化活动室里仅有来自黄维金个人收藏的近4000册图书,且大多数为青少年教育丛书,远远不能满足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为了扩大文化室的藏书量和书籍种类,增加文化室对村民的吸引力,黄维金还特别制定了一项家庭全员参与的文化活动室扩建计划。
细心的他把不多的藏书分门别类地进行了整理,归置成综合类、科技类、少儿类、文化类、政经类等5个大类。并根据村民的实际需要,自掏腰包购买了《云岭新农民素质丛书》、《农业科技丛书》、《养殖新技术丛书》、《中国农村文库》等符合“三农”实际的图书,建起了“三农”知识专柜。针对村里党员多的特点,黄维金还专门设立了党员政治学习专柜。
此外,黄维金发动家庭成员积极订阅报刊杂志。“他自己花200多元订了《中老年保健》和《家庭教育文摘》,我订了《心理医生》,我二妹黄祖香订了《读者》,小妹黄晓燕订了《演讲与口才》,大家把这些报刊杂志集中拿到文化室来,日积月累也大大增加了文化室的藏书量。”黄祖芳介绍,时间一长,亲戚朋友知道父亲爱书,也都会把自己的藏书送给父亲。
为了让村民们能有更多的文化娱乐生活,黄维金拿出自己的退休工资3000多元购买了音响、功放机和电视机,每晚都给乡亲们播放文艺演出、种植养殖技术等各种光碟。此外,黄维金还为村里的孩子们购买了乒乓球桌,组织起乒乓球培训班。“每到放学的点或者寒暑假,文化室就热闹得不得了,村里的孩子放学就来我这儿打乒乓球,既可以锻炼身体,我还可以督促、辅导他们的家庭作业。”每当说起孩子们的变化,老人原本平静的眼里就会绽出亮光。
“我们这里午饭吃得早,所以每天上午10点左右,我们吃过午饭就陆陆续续来老黄这里了,有时候一待就是一下午,回家吃过晚饭又接着来。”在官庄村村民眼里,去老黄的文化活动室里看看书和报纸、打打乒乓球、看看电视、听听讲座、聊聊天,俨然已经成了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不少老人甚至每天雷打不动都来“报到”。与其他文化活动室不同的是,黄维金并不关门休息,“只要有人来,我就一直开着,一般都要到晚上10点多才关门。”遇到自己有事外出时,黄维金会把文化活动室的钥匙挂在门上,村民们来了就自己开门。
4年间,黄维金还利用自己的职业优势,先后在文化室举办了多场公益讲座。2009年4月,应翠华中心校星庄小学校长的邀请,黄维金到学校举办了家庭教育知识讲座。引经据典,讲了古代家教“孟母三迁”等经典故事和现代家教中的典型案例,并与340多位家长一同分享了自己在子女教育中的成功与失败。与此同时,他还联合村里的退休老干部张宗诚和民间艺人张培杰,组织开办了“中小学家庭教育培训班”、“中老年人保健知识培训班”、“云南花灯演唱学习班”和“二胡演奏学习班”等多个培训班,开展各种文化娱乐活动。“有时候爸爸忙不过来,我妈就帮忙打扫卫生、倒开水,每逢讲座,她也会坐下来专心听讲。就连我90岁高龄的奶奶也很关心党的政策,每逢‘夕阳红党支部’活动,她都要来听听党的政策又有什么新的变化。”黄祖芳说。
在黄维金和全家人的共同经营下,官庄村文化活动室很快便成为了村民们日常休息、学习的“欢乐屋”。据统计,自建成以来,活动室全天开放时间达到12个小时,日平均阅读量稳定保持在20人次以上。4年时间里,除特殊情况外,官庄村文化活动室做到了令人惊讶的全年365天全开放。“这些年下来,大家都形成了到文化室的习惯:农闲的时候,村民都会聚集在这里看报读书;周末、寒暑假,书屋就成了村里中小学生最爱去的地方。除了管理书屋外,黄维金还当起了村里孩子的义务家庭教师,每天督促、辅导村里孩子在书屋里完成家庭作业。渐渐地,爱赌博的村民从麻将桌上撤下来,抬起了书本;村里孩子的写作水平也有所提升。”翠华镇委员会组织员、文广中心主任李朝东高度评价了黄维金和官庄村文化活动室在提高农民文化素质、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方面的巨大作用。
大受欢迎
书屋扩建却遇难题
“现在老年大学、农家书屋、‘夕阳红’党支部都挤在这里活动,空间确实是窄了,所以每次只能保证开展一项活动,其他的不得不停了。”
很快地,在口口相传之中,黄维金和他的文化活动室开始声名远播。2008年5月,省、市、县关工委相关领导先后来到官庄村文化活动室,对黄维金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并将文化活动室授牌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示范点”;2009年初,禄劝县文体局经过多次调研,最终决定将“农家书屋”项目落户官庄村文化活动室,并为活动室送来了价值2万余元的近2000册图书和3个书柜,其中包括古今中外名著、政治经济读物、青少年读物、法律知识读本等诸多图书种类,以及种植养殖技术光碟100盘;2009年11月3日,翠华镇党委政府在文化活动室挂牌成立“禄劝县老年大学翠华分校”及“夕阳红”党支部;2011年6月,黄维金被昆明市委组织部、市老干局评为“优秀离退休党支部书记”;2012年4月,黄维金和他的家庭书屋被评选为“昆明市十佳书香家庭”……
知名度提高解决了一直困扰黄维金的“老大难”问题——来自市、县文体局、关工委,乡文化站、新华书店和各大企业捐赠的图书,开始源源不断地被送到官庄村文化活动室,极大地丰富了活动室的藏书规模。但与此同时,随着“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示范点”、“禄劝县老年大学翠华分校”和“夕阳红”党支部3大机构的日益壮大和发展,官庄村文化活动室140平方米的活动场地开始显得“捉襟见肘”。
因为人多地点小,黄维金不得不把一天划分成好几个阶段来安排:上午至下午放学这段时间是留给来看书的村民的,遇上人多,宽大的乒乓球桌也被物尽其用地当成了书桌;放学之后的官庄村文化活动室是属于孩子们的,乒乓球桌被还原至最初的功能,受不了吵闹的老人们便收拾东西回家吃饭;晚上则是碟片放映时间。遇上节假日,人多得只能搬上小竹凳坐到院子里去,老年大学和“夕阳红”党支部的活动则更需要见缝插针地挤时间、找地点。“现在老年大学、农家书屋、‘夕阳红’党支部都挤在这里活动,空间确实是窄了,所以每次只能保证开展一项活动,其他的不得不停了。”
扩建官庄村文化活动室成了黄维金如今最大的梦想。“地点我已经找好了,就在距离这里不到50米的地方,我还有一块130多平方米的宅基地,我愿意把它捐赠出来用来扩建文化活动室。”只是,4年前就已为建成官庄村文化活动室倾尽所有的黄维金,眼下再也没有能力凑齐扩建所需的费用。
“但我会一直守着它!”
黄维金的这份诺言,从4年前便没有改变过,就像那坝子里的水稻,不管遭遇多久的干旱,一旦种下,便总能看见那绿油油的生机。
短评
农村文化的播种者
石 瓶
黄维金,一个退休教育工作者,没有忘记自己农民的本分,用微薄的收入办起了农村文化活动室。他的行为,赢得了家人的理解、村里的支持、村民的感动。
尽管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的日益富足,但许多农村的文化建设仍然存在三个“不适应”。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要求不适应,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不适应,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适应。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村文化建设受政治、经济、地理及重视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发展很不平衡;集体经济薄弱,文化阵地建设难度较大,这些存在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
黄维金自筹资金建乡村文化室,表现的是一种精神文明建设的自觉。村民直接参加活动,没有距离感,他们既是农村文化活动的参与者与创造者,又是农村文化成果的维护者与享用者。自力更生,奋发图强,除了可以解决物质需求外,也是解决精神需求的强大动力。黄维金自建的乡村文化室,是信念种子开花结果,并荫庇乡里的一棵理想主义的参天大树。
可不要小瞧农村文化室,它是农民生活中的精神家园。人不但要有物质的追求,还要有精神的享受,有理想、友谊、情感、信任等非物质的需求。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把人的需要分为七层,审美、自我实现等精神需求属于高层次的需求。人对精神需求的自我实现,能够增加行动的自觉性和能动性。
我们祝愿官庄村文化活动室越办越红火,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多层次的文化活动,弘扬中华民族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传统美德,增进村民之间的感情,起到更加有力地传播知识、凝聚人心、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