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焦点新闻

山西1局长造假20余年11次修改出生日期被称"百变局长"

2012-06-11 09:05:20 来源: 人民日报
字号  

  从一身是假的王亚丽到一路造假的薛新民,近年来,官员履历造假频频被曝光。一个常见的处理逻辑是,当事人被群众举报、媒体报道之后引发了舆情震动,有关方面在舆论压力下终于“动真格”。

  小洞不补,大洞吃苦,有的干部当初只是蚁贪,但慢慢成为硕鼠。同样的道理,如果干部连履历也敢造假,那会不会如法炮制其政绩?如果造假成本总是很低,事后问责总是千呼万唤始出来,那又怎能遏制后来者为“前程”修改履历的冲动?面对造假干部,一些部门为何手下留情,睁只眼闭只眼,甚至企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姑且不论这种“宽容”背后是否存在利益输送。从观念上反思,对造假之害认识不足,尤其无视干部造假对政府形象和公信力的损伤,是重要的思想症结。表面上看,“百变局长”10多次修改履历是个人行为,但由于其公职身份和社会影响,造假游戏也在挥霍当地政府的信用资源。从不无担忧的街谈巷议中,从网友的拍砖乃至恶搞中,人们感受到的不只是“百变局长”个人信用的破产,更有政府公信等“无形资产”的悄然流失。

  “夫诚者,君子之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政府诚信是社会诚信的一大支柱,党的干部理应成为求真务实的表率,把说真话、办实事作为政德底线,如此才能用好手中权力,取信于民。如果容忍造假行为、宽纵造假干部,让造假者吃香,难免形成恶劣的破窗效应,也让不少公众面对干部简历,“自发”地滋生怀疑情绪。

  “百变局长”虽然被处理,但如何让干部拥有“诚信身份证”,实现政府公信力保值增值,依然是摆在党员干部和监管部门面前的一道难题。

[作者:  编辑:刘丽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