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葬之瓶颈
观念转变难、选址难、租拉骨灰的车难……
在接受记者采访的十几个树葬报名家庭中,他们希望树葬的地方更多、离家更近,更多人希望那棵有着纪念意义的树能够“永远”保留。
郑州市殡葬协会有关负责人讲,树葬迟迟难以在郑州全面推行,除了群众观念难以转变外,还在于选址难、租车难。
这位负责人说,在选址上,这几年协会不停与市绿化部门、林业部门联系沟通,希望能有更多的地方进行树葬。
“但都被拒绝了。”他说,他也很无奈,因为,附近群众不能接受。他们还利用私人关系和一些村民联系,但一些村民不愿意,如果树葬的话,必须掏钱租地,且无人管理。
另外,每年举行树葬前往墓地时,租车也是问题。
“许多司机一听送骨灰都不愿意拉。”对此,他叹了一口气说,了不打扰到别人,他们都是“偷偷”在一个地方集合前往。
这些,都是推行“绿色殡葬”的“绊脚石”。
在郑州市殡葬协会,记者看到,来报名参加树葬的市民要提前签署“郑州市骨灰植树协议书”。
“协议书”除了写有骨灰植树活动全程免费外,且河南福寿园免费负责所植树木的日常管理工作,除因无法抗拒的自然因素外,保证5年内(自植树之日起)不移植、不砍伐。如果树出现死亡,还会免费补栽。
“那如果有人提出想把这棵树花钱买下,自己管理呢?”记者问。
“提出这种想法的人特别多,但如果这样树葬性质就全变了。”杨主任说,树葬的核心,就是不留骨灰、不立墓碑、不留坟头、不作任何标记,不得在现场烧纸焚香、燃放鞭炮,只能采取网上祭奠或到现场浇水、献鲜花祭奠的方式。
5年,他们将把这些树移植到需要的地方,进行土地资源的循环再利用。
郑州市民政局相关领导说,实行“生态葬”是一种让逝者回归自然,土地也能重复利用的“终极”处理骨灰的葬法。民政部门一直致力于推行节地丧葬,降低丧葬费用,在满足市民对丧葬的基本需求的同时,引导市民逐渐树立“厚养薄葬”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