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该读者提供的今年2月15日和去年11月27日所拍摄的相关图片中看到,彼时,“还金闾碑”的两侧各有一块刻有歌颂该碑记载事迹诗词的小石碑,且周围设有铁栏杆保护。整个碑及其附属建筑立在一个5级台阶高的基座上,基座上铺设了白色的瓷砖。
据1995年5月出版的《永城文史大观》记载,位于永城市谢酒店村东,永宿公路北侧的这尊高大石碑高两米,宽0.75米,“碑面正中镌‘还金闾’三个竖排大字,10米之外清晰可见,碑面左方阴刻正楷‘经筵讲官吏部尚书李天馥为耆民谢应明立,康熙三十年岁次辛未孟冬谷旦’。”
2006年2月,《商丘日报》曾报道过“还金闾碑”的由来。1690年,该村先民谢应明捡到了一名赴汴梁赶考的秀才遗落的六百两黄金,失主拿出其中的一半酬谢,但谢应明分毫不收。
后来,谢应明拾金不昧的事传到了永城籍大学士李天馥的耳中,他亲笔书写“还金闾”三个大字,镌刻立碑于村头。
据史料记载,该碑所在的谢酒店村的名字也得名于这一事件。上述丢失钱财的秀才后来考中了举人,做了地方官,来到村里报恩谢酒。从此以后,这个原来叫“十里堡”的村子才改名为“谢酒店”。
记者了解到,2011年5月,包括“还金闾碑”在内的4处石刻已经被核定为商丘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据《永城文史大观》记载,十年动乱期间,某些人“破四旧”要将“还金闾碑”砸掉,“当地群众坚决不同意而完整地保护下来”,“1992年,谢酒店群众集资维修,又在石碑周围安设铁栏杆保护,以使此碑永远引人景仰,让这种拾金不昧的美德千秋万代流传下去。”
记者从一些谢酒店村村民处获悉,“还金闾碑”在立碑后的300多年来一共迁移、修缮过3次。第一次就是史料记载的1992年的维修,第二次是从酒店小学校门的一侧移到另一侧,最近的一次发生在去年下半年,部分村民出资修建基座和平台,并新立了两块刻有后人诗词的小石碑。
“这三次迁移、修缮,总共移动的距离也就十几米。但现在这‘还金闾碑’被拆除后放在哪里了,村民们都不知道。”一位村民告诉记者。
3月15日下午,记者从永城市文物旅游管理局获悉,拆除“还金闾碑”是为了实施对该文物的迁址保护。
永城市文物旅游管理局办公室的陈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2月18日,“还金闾碑”所在的侯岭乡有关部门向永城市文物旅游管理局请示,因为“还金闾碑”位于产业集聚区的安置区内,立在路边,不利于文物保护,特申请对该碑进行迁址保护。
永城市文物旅游管理局在审核了相关材料后,于2月20日向商丘市文物管理局报送《关于还金闾碑迁址保护的请示》。2月21日,商丘市文物管理局发回批复,称“‘还金闾碑’文化和历史价值较高,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实物教材,应妥加保护”;“经你局调查,该碑已多次进行搬迁,原则同意由你局进行进一步的调查论证,将此碑迁至谢酒店村合适地点,实施长远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