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中国实体经济再出发:制造业才是万年产业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2-02-28 14:20:00   来源:半月谈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黄志峰:赢在终点才叫赢

  黄志峰,江苏政田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南通通用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这位50岁刚出头的民营企业家,当过国企的技术员、副总经理,也做过政府办事员。在向记者讲述他10多年来坚守实业的艰辛时,他充满快乐和满足。他认为,做实业不能想着挣快钱,持之以恒就会赢在终点,赢在终点才叫赢。

  投身实业有“三感”

  1997年,有着国企负责人和政府工作经历的黄志峰,毅然下海创办企业。他选择了机械制造业,一开始主要生产肥皂机械、牙膏机械、包装机械等。2005年,他敏锐地看到造船业的兴起,必将带动船舶配套业的发展,于是根据自身实力成立了南通政田船舶机械有限公司,主要制造锚铰机、吊机等船舶甲板机械。

  “由于自主核心技术缺乏和制造工艺水平落后,我国制造业在很多方面受制于人。这种情况下,更要坚持做实业,特别是制造业,只有制造业强大了才能真正提升国家产业竞争力。企业如果不能踏实做好实业,那么很多企业最后都可能面临‘无根’的局面。”黄志峰说。

  他认为,搞实业有“三感”。一是自豪感。实业是国家经济的基础,没有实业的经济是空心化的经济。我们搞实业,就是要站在国家振兴的高度来看待。

  二是幸福感。企业搞得好,产品选对了,内部管理做到位,客户争着上门下订单,企业利润高了,职工待遇提升,作为负责人,就会很有成就感、幸福感。而且做工厂的,周围亲戚朋友可以到我厂子里来看看,会赞赏,会勉励,这些都让我觉得很踏实。

  三是责任感。企业虽不大,也有几百名职工,帮助职工解决就业问题,提高他们的经济待遇,保障他们的生活,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对于一厂之主来说,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使命。

  面对困难和诱惑的坚守

  不过,做实业并不轻松。1999年的一次资金危机,让黄志峰记忆犹新。那时,加工零件的费用收不回来,企业要买原材料没钱,债主又追债,找银行借30万元,银行却说抵押手续不全不能贷。

  “那是我办企业最困难的一道坎,工厂几乎维持不下去了。”黄志峰说,幸好当时南通市科技局下来搞科技创新调研,发现我们的几个产品不错,决定对其中一个产品进行扶持,给了部分创新基金,才解了燃眉之急。

  “做实业,会面临很多困难,也会遇到很多诱惑。”黄志峰说,但我坚持下来了,这么多年,我心无旁骛,一直朝着实业的方向在走,因为我坚信,实业是经济的脊梁。

  2008年初,一位朋友从澳大利亚回来,约黄志峰一起搞一个商品房的楼盘。“我们做了前期的准备,跑了一段时间,结果发现要花很大精力,影响工厂的运营,考虑再三,我还是选择放弃。”黄志峰说,这个项目要是做成,至少可以赚两个亿,但代价是工厂受影响,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分神,主业肯定会萎缩。

  “如果搞房地产,当时的收益肯定会大得多,但如果荒了实体经济的主业,却得不偿失。”黄志峰说。

  做实业要有三个“耐得住”

  做实业需要坚守。就如黄志峰所说的,跟近年来兴起的虚拟经济相比,实体经济起步是慢一点,就像龟兔赛跑一样,实体经济一开始落在后面,但会赢在终点。

  在黄志峰眼中,做实业要有三个“耐得住”。一要耐得住“平凡”。做实业是要循序渐进的,不太可能像虚拟经济那样一夜暴富,也不会“一锹挖个井”。就像农民种庄稼一样,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悉心耕作,才会有收获。做实业可能5年、10年、20年才会有好的回报,要有这种坚守。

  二要耐得住“寂寞”。搞实业要靠自己打拼,很少有现成的经验可循,在做出成绩之前,要沉得下心,甘受寂寞,既要有只身出去开拓市场的勇气,也要有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研究改进技术、产品的毅力,可能没有人搭理你,也可能几天几夜不能睡好觉,但贵在坚持。

  三要耐得住“煎熬”。做实业不可能一帆风顺,可能碰得鼻青脸肿甚至头破血流,会遇到资金短缺、贷款难、没有订单等各种难题。要积极应对,不要怨天尤人,也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实体经济带来的问题,把困难推向社会。

  “做到这三个‘耐得住’,你才有做实业的‘资本’,除此之外,别无捷径。”黄志峰说。(半月谈记者 王骏勇)

【 作者:王晔君  编辑: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