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奥斯卡大奖谁主“沉浮”?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2-02-25 16:09:40   来源:北京晚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谁在投票

  不过,这个掌握着对影片优劣评选有至高投票权力的学院,并不像它自己标榜得那么多元化。据统计,学院中大约94%是白种人,77%是男性。黑人和拉丁族裔合起来才有4%,其他人种就更少了。在它理事会里,43位理事中,只有6位女性。演员队伍里的白人是最少的,但还是有大约88%,而管理人员和作家群中,白人的比例都高达98%。学院中的平均年龄是62岁,50岁以下的“年轻人”,只占14%。

  由于学院里的成员是终身制的,所以其中很多人应该被称为是“前明星”,“前导演”,因为他们中有些人已经离开了电影行业,成为政客、商人,或是寓公。不过只要他们愿意,照常可以投出自己的一票。

  有意思的是,这五千多选举人中,64%的人没有得过奥斯卡奖,19%的人获得过提名,拿到大奖的只有区区14%。

  近年来,特别是过去三年里,学院增选新人非常谨慎,连因为死亡、退休等造成的空位补选,也是斟酌再三。现在要想“跻身”学院,共有三条途径。一个是获得奥斯卡提名;二是有两位学院成员的推荐;三是赢得自己领域中委员会的力挺。

  加入学院是业内人士认为非常荣耀的。所以当因影片《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获得奥斯卡音响合成大奖的莱苏尔·普库提,收到成为学院成员的邀请函,激动地大叫起来。他特地从孟买飞到美国参加新选成员的午餐会。普库提表示,他为自己高兴,也为祖国印度自豪。

  怎么选法

  到底影片或个人,是怎样能够最终获奖的呢?各界人士不断地猜想和预测,动用的统计方式和判断手段不可枚数。 在上周出版的《名利场》杂志认为,能够激发观众激情的影片,被观众热爱的影片,获奖的可能性最大。

  可是,好莱坞专栏作家斯蒂夫·庞德表示不同意这个看法。他认为,其实拿到奥斯卡提名和最终获奖,应该是两回事。

  庞德说,在评审的提名阶段,投票人心中“爱极了”和“恨透了”的主观观点,的确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初选时,注重的是有特点和有灵感的影片和个人。

  可是到了终选阶段,评选系统来了一个大掉过儿,也就是说,要获得全体评选人广泛支持的影片,才是胜者。比如说,一部影片有一小群衷心的拥戴者,这当然很好,但是还不够,还需要其他投票人也足够喜欢这部片子,而且将它列在应当获奖的前几名之中。

  换句话说,只要有5%的评选人赞成,一个栏目就有可能进入提名名单。可是要有50%的成员同意,此栏目才能获奖。

  而最佳影片的评选就更难一些,单凭几个人的激情力挺远远不够。学院的要求规定,一部影片要被50%的选票列为第一,才能拿到最佳大奖。这种情况在有9个提名的最佳影片中,实际上很难一次办到。评选委员会的办法是,采取多轮选举的方式,逐次将综合名次最低的影片淘汰掉,直至名列第一得票最多的一部出线。

  所以有的时候,在初选时受到热捧的影片,因为得不到多数投票人的好评,只是昙花一现。可是有的影片反而在平淡中战胜了其他对手,让人们大吃一惊。

  庞德说,其实奥斯卡颁奖的算式应该是这样的:

  热度力捧=提名。

  人气众多=获奖。 王炎 D073

【 作者:周楠  编辑: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