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提升亟待改革支持
在无法将春运难题“一锅端”的当下,精准解决主要群体的矛盾不失为更加实际的考量。从以前“一把抓”的思维方式,转向精细化的“服务”措施,各个交通部门的思想转变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在节前,广铁就再三重申,“学生”和“农民工”是两个最值得关注的群体。针对这两大群体的多项措施的出台,也从根本上缓解了整个社会对春运的疼痛感。1月7日,春运开始的前一日,广铁首趟学生专列T256次就载着548名学子呼啸而出。据广铁集团统计数据显示,广铁在节前高峰的背景下,将83万余张票送到了学生的手上,更有1.5万余名学生买到了返程票。
不过,作为今年重磅推出的一项增量措施——网络售票的作用现在却有着不小的争议,这其中的争议并不完全体现在“硬件”上,更体现在铁路部门“软性”服务的提升上。
直到和一些铁路的内部人士聊天,记者才了解到在春运开始的“节骨眼”上,广州唯一一个24小时开放的集中收取票点——广园东路1814号外,曾有过长达一公里长的“铁马”,而“铁马”围住的订票队伍长达500米甚至更长。
在门口苦等的人们一边抱怨自己不懂网络订票,抢不到票,一边又在深深质疑网络订票预售期长于其他渠道是否“公平”。在不少人眼中,网络购票剥夺了他们排队的机会。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教授杜文就认为,考虑到春运成分的复杂性,购票方式仍然应该“因地制宜”:“比如密集度较高的城际、短途列车,可以推广网上订票,甚至采用‘一卡通’。但对密集度较低的传统铁路,网络售票的铺开就应该注意节奏。”
“不同地区的情况不同,像广铁这种三成多运力都通过高铁承担的地区都显得不适应,其他地区就不用说了。”一位铁路内部专家就表示,这些看起来平常的服务提升措施背后,其实是整个铁路管理体系改革的大命题,“那么,是否可以允许不同路局根据当地实际,采用不同的售票规则,甚至在票源上部分自主,用于机动调配?这些方案大家都知道,但是如何实施就是个问题。”
社会公共力量不可缺少
“春运工作要涉及到哪些部门?”省春运办一位不愿具名的负责人掰着手指头数给记者看,“铁路、交通、民航、海事、气象、公安、武警、物价、安监、人力资源、各级地方政府……随便一数就有10多个部门或地方力量”。
业内专家表示,在每年特殊的人口迁徙的大背景下,春运已经演变成一项社会公共问题,而火车票、汽车票、机票也成为“社会公共产品”,这亟待社会各个部门、各个领域阶层联合互动解决这一问题。
上述春运办负责人表示,在春运部门联动中,广东目前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机制,开始“有章法可循”了。然而,由于春运是涉及全国各省区市之间的社会公共问题,“有时候单靠一个省的力量不行,还得依托省际合作才能更好解决问题。”
比如,在春运及重大节假日期间,广东高速公路一般禁止施工,但其他省份如湖南、江西等就没有这一规定。当春运到来时,粤赣高速、京珠高速的车流源源不断由广东进入湖南、江西,但由于上述省份有些高速仍在进行施工,导致连绵堵车状况的发生,“这便需要更大范围的联动才能更好地解决春运难题”。除了“更大范围联动”外,“更多力量介入”也成为解决春运“老大难”问题不可或缺的成份,这其中既包括市场的力量,甚至还包括诸多社会公共力量。
春运期间,记者采访武警广州指挥学院院长卢信允大校时,他告诉记者,该院已经连续12年牺牲寒假休息的时间参与广州火车站、广州火车东站的春运执勤安保工作,已经成为广州铁路春运工作“不可或缺的一分子”。
在广州火车站,一群身穿橙黄色服装的“橙皮士”志愿者也惹人注目,他们都是在读大学生,来自铁路系统的职业学院,但为了给车站与旅客提供检票、引导、搬送东西等服务,他们留在广州过年。
有专家认为,破解春运难题,除了传统的交通力量外,可以适度引入企业的力量。比如,农民工较为集中的服装、玩具、电子等劳动密集型用工企业,在春节放假时派车送职工回乡(或至当地省会城市),年后再派专车接员工回来,费用可以考虑企业出一部分、政府补贴一部分,这样可以一定程度为春运“分流”。
●南方日报记者 钟啸 彭国华 谢庆裕 统筹:陈韩晖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