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激光矫正近视十年之后视力大降?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2-02-16 08:11:00   来源:广州日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有风险!台知名眼科医生停做激光近视矫正手术

  广州专家:8万台手术仅个别并发症 很安全!  

  昨日,台湾知名眼科医生蔡瑞芳宣布停做激光近视矫正手术。该手术多年来争议不断,但“拥趸”甚多,究竟激光矫正手术后遗症有多大?记者昨日采访了几位眼科专家。

  文/记者涂端玉、黎蘅

  通讯员卢赟凯

  蔡瑞芳在台湾眼科医学界颇具分量,20年前引进当时连美国也还没进入人体临床试验的“准分子镭射层状角膜成形术”(LASIK)。但十几二十年过后,一些当年未想到的并发症陆续出现,他最近就接到十几例受不了并发症而就诊的个案,大多是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且视力在短时间内明显减弱。因此,他宣布停做这种手术,不让伤害扩大。

  台湾知名眼科医生

  最早引入激光矫正技术

  忽然宣布不再做此手术

  昨日,台湾知名眼科医生蔡瑞芳宣布,由于激光近视矫正手术有并发症,将停做这项手术。受此影响,眼科上市公司——爱尔眼科15日的股价大跌2.49%。

  据台湾媒体报道,激光近视矫正手术在台湾非常普遍,但台湾最早引进这项手术的台北医学大学眼科兼任教授蔡瑞芳最近突然宣布,今后不再动这种手术。他表示,长期观察发现,不少当年接受激光矫正手术的患者,十多年后视力明显下降,分析可能和当年动刀后角膜瓣发炎有关。因为蔡瑞芳在台湾眼科医学界颇具分量,他的这番言论也引起了行业广泛讨论。

  台湾眼科医学会:

  手术后遗症低于百分之一

  蔡瑞芳坚持,身为医者应有责任,既然当年手术患者如今陆续出现未曾料到的并发症,难保未来不会再出现其他并发症。基于医学良心,也为了病人着想,他只有选择停做这种手术,以减少伤害。

  但台湾眼科医学会随后也发言强调,激光矫正手术已引进台湾19年,受术病人至少有二三十万人,出现手术副作用或并发症的比率低于百分之一,只要严格筛选病人及注意手术过程,是“一种相当安全的手术”。

  英国皇家医学院

  1/3患者术后仍要戴眼镜

  本报讯 据台湾媒体15日报道,英国1989年进行了第一例近视激光手术,如今此类手术已十分普遍,但因技术良莠不齐,病人术后出现后遗症的案例增多。

  据报道,英国每年约有10万人进行准分子激光层状角膜成形术(LASIK)治疗近视,提供近视激光手术的眼科诊所很多,大约每10名眼科医师就有6个人进行过这类手术。手术费用因诊所不同有差异,价格在1500英镑到3000英镑之间。

  英国皇家医学院指出,至少有75%接受近视激光手术的病人视力能恢复正常,但仍有约1/3的人手术后需要戴眼镜,即使视力被成功矫正,有些病人仍会有并发症,包括干眼症、夜视力下降、飞蚊症,还有人眼皮发炎、眼睛散光、视力模糊等。退休验光师戴夫林表示,很多人以为做过近视激光手术后就可以一劳永逸,事实上有些病患晚上仍需戴眼镜。 (中新)

  名词解释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发展到现在已经有20多年历史了,最早是由一名希腊医生提出来的。”专家表示,去年在欧洲举办了关于该技术发明20年的庆典大会,世界范围内都认为这是一项可操性强、改善明显的技术。

  据介绍,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是通过激发气态氟化氩所产生的“冷激光”,经过计算机控制,对角膜前表面进行精确切削,改变角膜曲率从而达到矫正屈光不正的目的。

  但敢于挑战这项技术者也必须承受一定的手术风险考验,关于手术后若干年或出现视力下降、角膜变脆弱等质疑声音,多年来一直没有停过。

  后遗症逐个数

  角膜混浊/变薄

  “按照我所掌握的专业知识,这类手术带来的副作用或者说后遗症一般是角膜混浊或者角膜变薄,而不是蔡瑞芳教授所提出的角膜发炎。”周钢主任表示,如果角膜发炎是由手术引起的话,不该在十多年后才发生,应该在手术后很短的时间内就发生。

  干眼症

  而对于不少患者术后出现的干眼症状,专家表示绝大多数症状较轻,或是本身就属于办公室一族,术前也有轻微干眼表现,最好是用人工泪液,平日有意识多眨眼,避免眼睛疲劳。

  视力欠矫/过矫

  关于手术导致视力欠矫或过矫,专家表示,随着医生临床经验不断积累,这类情况的发生率在不断缩小,绝大部分患者都能通过手术实现恢复精准视力。

  夜间眩光

  针对夜间“眩光”,专家介绍,主要是瞳孔较大者容易出现此类并发症,目前个性化技术已可根据其瞳孔大的特点“量体裁衣”,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

  【专家提醒】

  凡属于未成年人、近视度数不稳定、角膜过薄、近视度数过深、角膜弯曲度异常、严重干眼症等人群,最好不要接受此类手术。

  中大附属眼科医院专家:我们一年要为三千名患者做手术,现已累计做了8万台手术,几乎没有接到关于视力大幅下降的投诉,“眩光”倒是可能术后一段时间内会存在,几乎不会导致角膜瓣发炎,就算导致也很好控制,滴眼药水就可以。因为这个手术只是表面微创手术,不出血没疤痕,对角膜伤害很小。

  本地专家

  小比例后遗症是允许的

  “我们自1994年开展准分子激光手术治疗近视以来,到目前为止累计手术人数约8万例。”昨日中大附属眼科医院有关负责人表示,临床发现的手术并发症极少,只有极少数病例出现近视度数欠矫或过矫现象。“这类手术的并发症即使发生,通常也在手术早期,大多能进行处理,极少会严重影响视力。”

  年有50万人做激光矫正手术

  “大概一年有50万人接受激光矫正治疗。”昨日中大附属眼科医院一名教授告诉记者。

  他表示,但行业内的确也存在对适应症条件放得较为宽松,导致后遗症比例偏高的医院或科室。“从三四千元到近两万元,做台激光矫正手术,不同医院价格相差非常大,不少患者唯价格论,其实这是不对的,还要综合考虑科室软硬件,搜集患者反馈,尽可能自己多做‘功课’。”

  “自己洗手不干可以,或者行业学术会议上将严重后遗症个案拿出来讨论也可以,但拿着极小比例后遗症,打击整个技术,会让患者陷入不必要的恐慌。”中山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某位主任表示,大家会对该技术“趋之若鹜”,也是因为看中了它的高性价比和成熟度:他说,小比例后遗症是存在并且允许的,不能将它描述为普遍性风险,这类手术经广泛研究多年临床观察,已被证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近视方法。

  新医学观点要用严谨数据说话

  对此,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眼科主任、主任医师周钢表示,台湾医师的相关报道没有明确指出所谓激光近视矫正技术到底是哪一种,因为这类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经有很多类型,“如果是一些早期的技术引起的相关并发症,拿出来讨论意义不大。”

  其次,他认为,如今是循证医学的时代,任何新的医学观点都需要用科学的临床试验和严谨的数据说话,如果光凭“临床观察”就把“视力下降”和“激光矫正技术”画上等号,似乎有悖科学的精神。

  案例

  术后12年视力暂无问题

  今年40岁的曾先生早在2000年就接受了激光近视矫正技术。“我当年是在深圳的一家医院做的,具体是那一代技术我也搞不清楚,当时我的近视大概300多度吧,因为喜欢打网球,觉得带着眼镜很不方便,就去做手术了。”曾先生告诉记者,做完手术到现在已经差不多12年了,他的视力暂时没有出现任何问题,每年单位体检得到的结果都是正常。作者: 涂端玉、黎蘅

【 作者:曹慧敏  编辑: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